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眷村沒了 京劇也成絕響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31日訊】(據中廣新聞彭清仁報導)自從鋼筋水泥取代了眷村斑駁紅磚之後,許多眷村特有的文化也逐漸的消失!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都在政府有關單位的大力推行下,失去的文化也陸續的從歷史灰燼中撿拾回來,但眷村文化則是隨著眷村改建,只能透過電視連續劇中,依稀的從失落的記憶中撿拾!一度是全國眷村最多的新竹市,在眷村改建之後,目前也只剩下金城一村是保存最完整的眷村,不少電視劇也常到村子裡取景,看在眷村老伯伯、老奶奶的眼中,更是有無限的感慨。

新竹市文化局眷村博物館為了讓民眾重拾眷村的點點滴滴,特別規畫了「新竹市眷村京劇藝術-竹籬笆內的京采歲月」特展,有新竹市眷村京劇老照片、京劇演出劇服和配飾、臉譜及眷村故事等等。新竹市長許明財指出,在就學的過程中,同學中有不少人都是眷村的子弟,在眷村也留有不少的甜蜜回憶,也希望透過京劇藝術,將京劇和眷村結合的特有文化,一併呈現給全國各地的民眾。

而文化局長林榮洲也指出,「新竹市眷村京劇藝術-竹籬笆內的京采歲月」特展,以眷村早期主要休閒娛樂-京劇藝術為主題,尋訪地方眷村耆老,蒐集當時京劇歷史背景、生活老照片與新竹國劇研究協會珍藏的京劇文物於眷村博物館展示,值得民眾前往一遊。

眷村出身的郭玉珍老師,和三五票友還是常聚在一起唱京劇,哼哈之間,仿彿古早時的仲夏夜,一群人在門口聊天賞京劇的那段快活時光,又回來了!郭玉珍老師也感慨的指出,以前電視台還有京劇表演,但隨著商業考量,不是停播就是冷門時段,老人家根本不可能看到京劇,更不用說要推廣給眷村子弟了。

即日起到年底為止,在新竹市眷村博物館展出的「竹籬笆內的京采歲月」活動,除了將早期京劇演出實境,以情境氛圍呈現之外,並設計「京劇小學堂」問答區,挑戰民眾的京劇常識;三樓則展示京劇與在地眷村發展淵源、各式京劇臉譜與介紹,以及專業攝影師關耀輝老師所拍攝的「眷村百人人物特寫」攝影作品。

此外,為促進年輕族群與第二代眷村人參與京劇文化,文化局也邀請大鵬劇校四大老生哈元章之女哈憶平小姐,講述眷村京劇生活的故事,希望讓眷村子弟們能透過講座互動方式,將在竹籬笆內的點點滴滴從記憶的匣子裡找回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