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新紀元】美國撂重話擺戰線 圍堵中共

【大紀元2011年11月27日訊】TPP全稱是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最初於2005年由汶萊、智利、新西蘭和新加坡簽署。2008年,美國、澳大利亞、祕魯和越南先後加入,去年馬來西亞加入,令成員增至9個。日本、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入TPP談判,有意成為成員國。臺灣、韓國也表示願意加入。

11月11日起,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克林頓馬不停蹄地穿梭亞太地區,發出「美國重返亞太,並將堅守亞太」的強烈信息。從APEC峰會、到澳大利亞、再到東亞峰會,奧巴馬不斷針對中共發出強硬警告。

11月12日,21個成員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雖然應對歐債危機是主要議題,但東道主美國促成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徹底搶了APEC的風頭。

美國另起山頭 TPP招兵買馬

目前,亞太區出現兩個促進貿易一體化的組織:一個是以北京為主導的「東盟+6」,另一個是以美國為主導的TPP。港媒評論:「若這個局面形成,TPP會不斷向APEC成員出手,大有全面架空和取代APEC成為最大亞太自由貿易區之勢,而且令亞太區更分化,因為TPP強調是一個『沒有中共、歡迎任何人參加的俱樂部』」。

對於TTP,北京說沒有收到邀請,美國則說:「有意加入泛太協定的經濟體,必須符合貿易自由化標準。」TPP不僅要求符合傳統自貿協定的標準,還在市場開放程度、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政策、勞工權益、環境保護以及幫助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等領域立下較嚴格標準。遺憾的是,中國還遠遠達不到。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左)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表明日本加入美國主導的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的決定。(AFP)



二戰以後,任何國家的經濟發達都跟美國有關,比如日本、德國、東盟國家,因此TPP對很多小國頗有吸引力。中國市場雖然也很大,卻面臨壟斷、司法不健全、腐敗成災、操縱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使得它的態勢和吸引力遠遠比不上美國市場。

TPP計畫於明年7月完成各項談判後正式成形。TPP宗旨是實現太平洋兩岸的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初步目標是在2015年時實現成員之間的零關稅。這個將由12國、8億人口組成的TPP,占全球經濟份額40%,超過現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會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奧巴馬「教訓」北京

不過,此次峰會,最引人注目的是奧巴馬直言不諱地「教訓」北京,這是前所未有的情形,這條新聞持續幾天掛在西方所有主流社會媒體的頭版頭條。

11月13日,奧巴馬在APEC峰會閉幕記者會上致辭,整篇講話重點就是中國必須遵守「國際社會規則」。他使用迄今以來最強烈的言辭要求北京停止「玩弄」國際體系,因為「受夠了」,北京「該適可而止了」!

美國對中共的貨幣政策和貿易做法越來越失去耐心。奧巴馬說:「需要北京承擔起責任來,需要中國明白他們現在的角色和二、三十年前不一樣了;那時候如果他們不遵守一些規則,並不太要緊,當時不會帶來重大影響,我們不會看到巨大的貿易不平衡,繼而對世界金融系統直接帶來影響。」然而,現在不同,中國「已經長大成人」,在與世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需要像「成年人」那樣行事。

11月17日在澳洲,奧巴馬在坎培拉國會大廈發表演說,近半篇幅強調人的尊嚴,強調普世人權,並再次表明美國將動用其強大的遍佈全球的力量來捍衛普世人權價值。他說:「我們將繼續對北京坦率地說,遵守國際準則、尊重中國人民的普世人權是極其重要的。」

他並抨擊北京政府的諸多問題,如不良人權紀錄、自由貿易、知識產權盜竊、拒絕人民幣完全浮動、不給中國人民自由等。最為人知的例子是中國的貨幣問題。大多數經濟學家估計人民幣的幣值被低估了20~25%。

不遵守國際規則 北京心知肚明

美國的一系列舉動,在中國人看來,簡直就是「下戰書」,不過,北京似乎被打懵了,倉促回應,顯得更不講道理。

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龐森在記者會上稱「我們必須要瞭解談論的是誰的規則。如果是中國參與、通過協議共同制定的規則,那麼中國將會遵守。但若只是一個或幾個國家決定的規則,中國則沒有義務遵守。」

但實際不是這樣。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北京對自己不遵守國際社會遊戲規則其實心知肚明。當年在簽訂WTO協議時,據說總理朱鎔基在國務院內部說,目前成功簽訂協議是當務之急,至於簽了後,我們怎樣遵守,可以靈活掌握。不少專家也說,先進門要緊,一旦進去,愛怎樣行事,則看中國自己方便。以後十來年,北京確實這樣做的。

何清漣稱,因為中國的產品質量不達標(污染及加工過程不合格不符合綠色產品標準)、單位產品能耗之高遠超過國際標準,以及國企參與國際競爭憑藉國家特權背後支持等,多年來飽受國際社會詬病,美國等一直在等待中國「長大成人」,但中國卻利用人家善意給予的學步時間,想獲得永遠的特權。

中國這種不遵守國際社會遊戲規則的行為不限於經濟領域,在政治社會等其他領域中,北京也是如此做的。至今為止,中國一共簽署了23項與人權有關的各種國際公約,除《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外,至今已批准了22項。但考諸中國現實,幾乎沒有踐履其中大部分人權公約的相關承諾。

因此,從WTO一直到所有國際人權公約,北京政府的簽署只是為了拿到進入國際社會的門票,這些國際協議本來就有,中國沒有參加制定,而按照「中國未參與制訂,因此不必遵守」這一政治邏輯,簽署就不需要遵守,違規則成了天經地義。◇

本文轉自251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53/10129.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

美國布戰線 亞太走透透

文 ◎ 華明



位於西澳Mingenew郡的供中共軍方使用的地面觀測站。(翻拍《澳洲人報》報紙圖片)



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重返太平洋,宣示將繼續鞏固亞太安全的決心。

除了擴大與澳洲國防軍的合作,並加強與菲、泰、印、緬的聯繫。

奧巴馬更對北京坦白進言:「沒有自由的繁榮只是另一種貧窮」。

美國對於中共大打太極拳的經貿手法,真是「不耐煩」了。這次奧巴馬在APEC峰會後,與希拉裡.克林頓分別拜訪澳大利亞,訪問菲律賓、泰國、印尼、緬甸等,正式在高調的批評之外,以更積極的方式宣示其部署經濟戰線與戰略防備的決心,顯示其不再姑息容忍的態勢。

重回澳洲 建美軍基地

11月16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在與奧巴馬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從明年開始到未來五年中,駐紮在達爾文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的培訓人數將從200或250名增加到2500人。「這是一個新的協議,以擴大現有的澳洲國防軍和美軍海軍陸戰隊及美國空軍之間的合作。」



16日下午,奧巴馬總統和澳洲總理吉拉德簽署了新的軍事協議,從明年開始美國在澳大利亞派駐軍,人數逐年遞增。(Getty Images)



在達爾文派駐美國海軍陸戰隊、軍艦及軍機,是美軍踏上東南亞的第一步。達爾文距離印尼只有820公里,一旦發生人道、安全危機或是南海航道出現爭端時,可以讓美國迅速抵達東南亞及印度洋。

即使美國國防預算大幅削減,也不會減少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奧巴馬17日表示,美國是亞太強國,美國將會留在亞太區。

白宮助理羅茲表示,美國已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我們將繼續在這個區域扮演鞏固安全的角色」。他坦言,美國重返太平洋部分原因是應對中國的崛起。

在奧巴馬訪澳期間,澳大利亞最權威的空間間諜專家波爾(Des Ball)教授向媒體爆料,澳洲政府允許中共使用西澳Mingenew的衛星地面觀測站跟蹤北京發射的衛星,不知不覺中出賣了澳洲國家利益。堪培拉聲稱,該觀測站的所有運營活動由瑞典航天公司運作,均為「商業和民間活動」。但是波爾教授說,中共衛星從來都不分民間和軍用。

支持菲律賓 金援泰國

美國為了重返亞太,還部署了另一條線。11月16日,希拉裡在菲律賓和菲律賓外交部長簽署了加強菲美合作的馬尼拉宣言,以及菲美增長夥伴原則的聯合聲明。希拉裡向菲政府許諾,將幫助保衛海上疆域,並且直接將南海冠以菲律賓的叫法「西菲律賓海」。

另外,菲律賓當地媒體報導,儘管在今年早些時,菲律賓剛向美國購買了一艘漢密爾頓級的巡洋艦,但是希拉裡還是在這次訪問時表示,美國正考慮再給菲律賓提供一艘軍艦。此前菲律賓無視中共抗議,繼續在南海採油。

希拉裡16日晚些時又到訪泰國,向泰國宣佈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

不過,並不都是給予,美國白宮17日宣佈,奧巴馬總統此次訪問亞太期間宣佈的交易總額超過250億美元,包括與印尼獅航230架波音飛機的協定,可能支持美國國內12.7萬個工作崗位。

讚揚緬甸走向民主

17日晚,奧巴馬在乘坐空軍一號去印尼的途中,首次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通電話,並表示將派希拉裡下月訪問緬甸。

他稱,釋放政治犯、放鬆媒體管制及解除對翁山蘇姬的軟禁,是「近幾年我們所目睹緬甸朝改革邁進採取的幾個最重要舉措。」「我們想抓住這一進步的歷史機遇,確定緬甸若繼續走民主改革之路,將可與美國結成新的關係。」

緬甸去年選舉產生了平民政府,結束了近50年的軍政權統治。新政府的執政舉措與前軍政府不同,但許多西方國家仍對其民主改革承諾表示質疑。奧巴馬警告稱,如果緬甸不能變得更加開放,那麼會「繼續面臨制裁和孤立」。

奧巴馬向緬甸伸出橄欖枝的舉動,被視為美國鞏固並擴展在亞太地區的勢力範圍,以制衡中共在該地區影響的戰略。

聚焦南海問題 北京不願談

美國之音報導,圍繞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和緬甸的民主改革,預計將成為18個國家領導人19日在巴厘峰會上討論的主要議題。



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南中國海主權爭議表達意見。(AFP)



奧巴馬說,這次東亞峰會是解決與中國的區域性海事爭端的最高論壇。但溫家寶警告外界不要干預這起爭端,該爭端還涉及菲律賓、越南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

「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留下。」奧巴馬此前的表態非常明確。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格哈德.維爾博士(Gerhard Will)認為,在南海問題上,隨著美國的更多介入,北京方面的迴旋餘地當然會變小,而相關東南亞小國在面對北京政府時則會更有「底氣」。

中國問題專家文昭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並不介入南海主權的爭端,但致力於建立有效穩定的國際機制,按照國際法解決問題,保證通航自由。

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南亞專家維爾博士對德國之聲也表示,「權力制衡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東南亞地區建立一個穩定的安全架構,制定具有約束力的規則,在這方面中國必須要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僅僅堅持強硬立場毫不放鬆,宣稱這個也不能談,那個也是不容置疑的,那麼問題解決起來當然就困難了,而且會使自己陷入孤身應戰的局面。」

希拉裡:不要用恐嚇方式

然而,北京常常一面表現出談判的意願,另一面又宣稱自己的主權不容討價還價,這樣的立場缺乏邏輯,很難帶來積極結果。

希拉裡.克林頓要求主權擁有者不要用恐嚇的方式解決問題,相當於間接警告聲稱擁有大部分海域主權的中國。近幾個月來,中越、中菲關係皆因棘手的主權爭議,數度關係緊張。

經過南中國海的貿易量每年有5兆美元,且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天然資源,越南、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汶萊等,都涉及這個區域的主權。

亞洲國家抗拒北京

11月18日,《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亞洲國家在抗拒中國」的文章說,北京顯然力圖把對內的「主旋律」號令推廣到國際場合,力圖對東亞高峰會議發號施令,試圖號令其他國家限制峰會議題。

「北京落入它自己製造的一個外交陷阱。北京先前施加壓力,試圖強迫東南亞國家聯盟不要這個週末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峰會上提出討論南中國海糾紛問題。然而,那裏的領土糾紛問題正在成為該峰會的重點議題。」

美國之音報導,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共在內政問題上可以對中國公眾發號施令,我行我素,但國際社會顯然還不是北京當局可以一統天下發號施令的地盤。在當今世界,其他國家畢竟依然還有不服從北京當局或共產黨規定的「主旋律」的自由,東南亞國家聯盟顯然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北京的「主旋律」號令。

北京當局還強硬抵制多方會談,希望透過雙邊會談解決。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外部勢力」沒有理由介入爭議為由,阻止其他國家參與主權爭議討論。

東盟成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

美國對北京發出強硬信息

對於美國迄今為止為何對北京發出最強硬信息?文昭表示:「美國並非不瞭解共產黨,是因為多年來一直受到內政外交的掣肘,一是美國建立國際反恐機制需要中共的支持,因此做出很多妥協。」

「二是美國大財團在中國投資環境惡化,中共強迫他們用技術換市場,知識產權長時間流失,像谷歌、沃爾瑪一旦與中國壟斷企業產生糾紛,就受到打壓,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也在喪失。而這些財團曾經是遊說美國政府向北京妥協的主力,如今美國政府的壓力減輕,不再顧忌。」

文昭認為中共這次沒有高調反應,是因為共產黨跟人打交道,是看對方的實力和決心。「當你決心不夠堅強的時候,它就叫得比較厲害,當它看到你決定這麼做已經確定無疑的時候,它就不鬧騰了,基本就是這麼一個做事的方式。」

中共不敢有大的動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先生認為,中共這次不敢有大的動作,也是它知道從2008年奧運後,它的整體形象不僅是在西方,而且在周邊國家包括非洲都在滑坡。因為現在中國對非洲援助都是有資源的考量,中國本土資源不夠的時候,對非洲投資贊助,讓這些國家按比較優惠的價格將資源送回到中國去,而非洲人對此越來越反感。

因此,任何一個地方出現軍事熱點問題,都會導致其他國家對中共軍事的反彈。中南海需要顧慮這些東西。

王軍濤還說,這次它如果跟澳大利亞過招,不要說南太平洋它過不去,就是現在想在南中國海,在它自己所聲稱的領海範圍內,也沒有辦法跟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強國去對比,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它在南中國海姿態比較高,實際措施講資源共同開發等等,沒有實際強硬手法。不像老毛和鄧小平時代,儘管海軍不怎麼樣,他都敢去打仗。

美國要什麼?

篤信「叢林法則」、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中共,似乎總想不明白西方民主社會的人在說什麼。不過中共或許明白,要堅持「不道德」到底,對內封鎖言路,對外用「金錢」開道,總有抵不住誘惑的人上鉤,因此推行「美國陰謀論」,也總有人跟著搖旗吶喊。

其實,美國要打擊中國,為何等中國強大了再來打?早就可以封鎖、制裁、甚至還可以趁中國最亂時,比如文革結束政治混亂、經濟瀕臨崩潰之時,美國狠打一下應該比較容易。為何等到今天?

美國要什麼?一個「雙贏」局面。奧巴馬在多次講話中說,我們有機會朝著一個雙贏的方向前進:中國將從和美國的貿易中受益;而美國同時也能獲益。中美兩國都能同時增加就業機會。

成功源於遵從人民意志

中國要什麼?應該說,北京政府跟中國人民要的不一樣。中國人當然希望內外有一個和平環境,公平貿易,互利往來,做生意利潤固然重要,但信譽、誠信更重要,是為了長久的貿易往來。

文昭認為,北京政府行事,從來不會考慮「道義」、「承諾或責任」,只看對方的實力,「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只要我強大,什麼荒謬的解釋你都不得不接受,什麼樣的迫害你也得忍受。這是它對內對外的一貫立場。

奧巴馬在澳大利亞演講時談到:「沒有自由的繁榮只是另一種貧窮」。「歷史的大潮或漲或落,但其長期的大勢決然地朝著一個方向流動」。他說:「歷史是站在自由這一邊的。」

他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慶賀的聯盟,這是美國的精髓,是我們的合作關係的基點。我們將一起進行我們的工作,為了安全、繁榮和所有的人的尊嚴。」

奧巴馬還說,我們在亞洲見證了民主制度的成功。他說:「其他的模式被嘗試過,但失敗了,如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由一個人或一個委員會統治一個國家。這些模式的失敗是由於同樣的簡單的原因。他們忽視了權力及其合法性的終極來源——人民的意志。」

北京政府如果有這樣的價值觀和理念,就會真正恢復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內對外的「以和為貴」,國強民富、真正的繁榮和太平盛世自然會到來。◇

本文轉自251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標題有修改。

http://mag.epochtimes.com/b5/253/10130.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