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德俄領導為北溪天然氣管道開閘放氣

【大紀元2011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經過10年的策劃、16個月的建造,11月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及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德國北部梅前州盧布民(Lubmin)象徵性地為北溪天然氣管道開閘放氣,至此俄國的天然氣可直接輸送到德國。參加放閘儀式的有法國總理菲永、荷蘭總理馬克、歐盟能源專員及北溪股份有限公司代表。

默克爾在開閘放氣儀式上表示,俄國和天然氣接收國都將從這個項目中獲益。北溪在能源夥伴關係上設立了新的尺標,今後幾十年裡,這條輸氣管將把雙方緊密聯繫在一起。

梅德韋傑夫稱這個項目是「為鞏固與歐盟及德國關係而邁出的重要一步」。彼得大帝曾把聖彼得堡視為面向西方的窗口,如今俄國人歡呼道:俄羅斯終於向西方打開了一扇「天然氣窗口」。

這條輸氣管道全長1224公里,耗資74億歐元,俄國的天然氣傳到德國北部小城後,從這裡再分發到西歐和南歐,可為2600萬戶居民提供天然氣。這條輸氣管第一次避開了烏克蘭、白俄羅斯而直接向歐洲供氣,是迄今最長的海底輸氣管道照規劃,這條管道將建兩條管線,明年第二條管線也將竣工,屆時輸氣量可達550億立方米。

2998/2009年,俄羅斯與烏克蘭鬧「氣」,烏克蘭切斷了通向歐洲的供氣閘,歐洲許多國家一時間天然氣緊張。因此,很多人認為,修建這條天然氣管道具有戰略性意義。在德國,這個項目因為前總理施羅德所扮演的角色而引起爭議。2005年德國大選前,施羅德與普京把這個項目扶上馬;2006年他本人出任北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他為自己辯護說,這個項目由三個私人企業組成,符合德國的利益,因此將得到德國政府的支持,無論這個政府是誰當政。

德國目前有25%的天然氣來自俄國,這條波羅的海管道投入使用後,德國使用俄國天然氣的比例將增加到30%。

(責任編輯: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