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手札

北市中山 .林安泰古厝.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林安泰古厝是台北市著名的傳統閩南四合院古厝,擁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久聞其名,但我卻一直缺乏探訪的動機。

我的心情總認為,一棟古厝既已脫離原有土地,遷往它處重建,就已失去意義,已不算是古蹟了。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台北市仁愛路及敦化南路一帶。林家開台始祖林堯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來台,後來他的第四個兒子林回在艋舺開設「榮泰行」,經商致富,林家成為大戶人家。

乾隆四十八年(1783),林回在大安庄興建大厝,並以大安庄的「安」與榮泰行的「泰」為名,將新厝取名為「安泰堂」,於是後人就稱這棟大厝為「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在台灣保存文化資產的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民國六十六年(1977)台北市修訂都市計畫,林安泰古厝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因此面臨拆除的命運。此事引起林家子孫、地方人士及學者專家的重視,經過奔走協調,政府同意將古厝拆除後,將原磚瓦及建材,記錄保存,將尋適當地點,重新組建這棟古厝。



林安泰古厝大門(第一進)

林安泰古厝面臨拆除的事件,讓學者專家感到震驚與反省。

日治時代的台灣就已頒佈《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台灣光復後,卻沒有任何文化資產保存的法令,以致隨著工業化及都市化之後,台灣許多老建築因未受法令保護,而被拆除破壞。

林安泰古厝的拆遷事件,終於促使政府於民國七十一年(1982)立法通過《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保存古蹟而邁出一大步。

林安泰古厝拆除後,經歷一波三折,直到民國七十二年(1983)才選定新生公園旁的現址,展開重建,歷時一年多,才告完工。民國七十五年(1986)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台北市第一個公立的民俗文物館。

近年來,我才知道我與林安泰古厝的林家有血緣關係。



林安泰古厝廳堂(第二進)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台北市的敦化南路,距離我的延吉街老家不遠,我的祖母,姓林,名甘,出身於林安泰的家族,但不曉得是林家的哪一房。

林家當年家大業大,而我家只是貧苦佃農,門不當,戶不對,祖父與祖母如何結成連理呢?據說他們是自由戀愛而成婚的。

當時林安泰家族設有私塾,並提供附近農家子弟就學,祖父在林家的私塾讀書,近水樓台,因此有機會私下認識祖母,大概類似《西廂記》的情節,兩人情投意合,終於成為眷屬。祖母嫁給祖父時,林家還陪嫁過來兩個婢女。不過因為家裡貧窮,多了兩個婢女吃飯,反而增加負擔,於是祖父無償讓兩位婢女恢復自由之身,歡喜的返回娘家。

祖母雖是大家閨秀,但不以黃家貧苦為苦,很能融入平凡的農家生活。而她的擇偶眼光不凡,祖父知書達禮,後來出任日治時代的保正(里長),頗受鄉人的敬重與愛戴。祖父創立互助會,以扶助鄉鄰,其組織沿續至今已經百年。



林安泰古厝正廳祖先牌位

祖母逝世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當時父親事業已有成,商場交遊廣闊,祖母出殯之日,公司行號送葬的樂隊及花車隊伍,從延吉街一路延伸至八德路四段,場面盛大而哀榮。

我出生於民國五十年(1961),對我來說,祖母是遙遠的人物。

我唯一的記憶,是老家三合院的廳堂牆壁懸掛著祖母的相片,祖母滿頭白髮,神情栩栩如生。記得小時候每次經過廳堂時,總覺得牆上相框裡祖母的眼睛注視著我,隨著我的步伐,祖母的目光會跟著移動,令我感到害怕。所以我每次獨自經過廳堂時,都低著頭不敢目視牆上,趕緊快步通過。

中年之後,才漸熟知祖父母的生平事蹟,知其事而想見其為人。祖母出生於清朝光緒七年(1881),日治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祖母以四十二歲的高齡產婦,生下第四個兒子,就是我的父親。母親又晚生我,因此我與祖父母的年代相隔較遠,因而無緣見祖父母一面。

踏進林安泰古厝,來到廳堂,祖母的祖先牌位就在案桌神龕上。我終於圓了探訪林安泰古厝的心願。

參觀林安泰古厝的當下,並沒有太多感懷,因為遊客太多,環境太吵雜。台北國際花博展覽期間,林安泰古厝被規劃為花茶殿,古厝裡面有販售花茶,其旁又添建江南庭園,設茶亭餐飲,遊客摩肩接踵,古厝內難以久留,連想拍照,都難以取景。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若想緬懷祖母,我想應該選在花博展覽結束之後,再來探訪才較適宜。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選擇這個時候前來林安泰古厝呢?

因為台北花博轉眼就要閉幕了,而我一直還沒有來參觀。本來不以為意,但小女兒提醒我說,一個以台北景點為重心的旅人,竟然沒參觀過花博,可能會被朋友恥笑。

所以我選擇這個時候,前來參觀林安泰古厝,以免被女兒恥笑。台北國際花博,果然如傳言所說,遊客非常多,再加上閉幕在即,遊人更是前仆後繼,每個展館都大排長龍。我不想排隊苦候,所以一個館都沒辦法參觀,只是走馬看花而已。

回家之後,女兒得知我沒參觀到任何展館,直說太可惜!她說參觀花博要有策略及方法,才能突圍成功。誰說我沒策略呢?我的策略是,遇到人多的展館就先撤退,然後轉進他館。

於是我帶著老婆及小東從捷運淡水線圓山站進入花博會場之後,就接連從圓山公園、中山美術公園、新生公園,一路撤退,一路轉進至大佳河濱公園,直抵基隆河畔。撤退途中,遍地開花,目不暇給,花朵之繽紛,景色之美麗,筆墨難以形容。 最後我們搭接駁車轉進至圓山兒童樂園,才終於找到了歸宿。

旅遊日期:2011.04.19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台北花博,近悅遠來。



台北花博(中山美術公園展區)。



林安泰古厝(新生公園旁)。



林安泰古厝旁的江南庭園之一(台北花博新建)。



林安泰古厝旁的江南庭園之二(台北花博新建)



林安泰古厝旁的江南庭園之三(台北花博新建)。



林安泰古厝,四合院正門前埕。



林安泰古厝前埕旁的石砌土地公廟。



台北花博毛毛蟲館(大佳河濱公園)。



大佳河濱公園。



花博不常在,還是兒童樂園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