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金正恩位難穩 中國邊境增兵

【大紀元2011年12月20日訊】北韓公佈金正日猝死的消息,同時在發佈消息前,又在東岸試射了一枚短程導彈,令東北亞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韓國全軍進入緊急戒備狀態,日本自衛隊全面戒備,美國表明與韓日緊密接觸;而北京已在中朝邊境增派軍隊。

金正恩權力繼承未完 恐陷權力鬥爭

金正日驟亡,雖然北韓官方媒體強調「金正恩時代來臨」,但日本《讀賣新聞》指出,由于金正恩的官銜不夠,金正日葬禮後北韓可能會引發權力鬥爭。

讀賣新聞報導說,目前國際社會最關心的是,準備接班的金正恩年僅28歲,在還沒有完成權力繼承的情況下,北韓的體制到底是會崩潰?還是維持安定?

讀賣引述南韓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尹德敏的意見指出,「從治喪委員會的成員來看,目前整個局勢還是會以金正恩為中心來進行,但是一旦辦完喪事,可能權力鬥爭就會開始」。

尹德敏表示,在穩固金正恩繼任體制的過程中,一些被排除的軍人等出現不滿情緒,對於發生武裝政變,以及內部抗爭的可能性,「今後很難預料」。

南韓朝中社援引北韓軍隊和人民的聲音報導說,2009年1月被提名為接班人的金正恩去年9月在勞動黨代表大會上被授予人民軍大將稱號後才正式亮相。他接受接班人教育的時間只有一年零三個月。文章說,金正恩只是在金正日的羽翼下作為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進行活動,幾乎沒有自己單獨決策和運籌國政的經驗。

自由先進黨議員朴宣映19日表示:「去年2月見到當時的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科特‧康貝爾時,他曾說『金正恩體制絕不會成功』,『金正恩沒有根基』。」

很多專家關注金正恩的姑夫張成澤的作用。金正日健康出現異常後,張成澤一直在處理緊急政局方面發揮核心作用。2004年曾被肅清的張成澤陣營的人通過去年舉行的勞動黨代表大會紛紛重返政壇。

《金融時報》分析,金正恩「即位」有可能威脅到東亞穩定。金家王朝的這名年輕繼承人也可能難以統治一個在制裁、饑荒和斷電的重壓之下苟延殘喘的國家。

中共向中朝邊境增兵

美國再次重申將全力維護韓半島的穩定,並強調希望看到北韓迎來和平、穩定的「過渡期」(transition)。專家認為,美方關注的不是北韓的接班安排,而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控制權由誰掌握。

北韓軍方的取態和核威脅都實在惹人憂慮。英國《泰晤士報》有分析指出,最可怕的情況是,北韓軍方醞釀權力鬥爭,部份極端鷹派的將領可能會乘亂攻打南韓,期望一統南北韓,挑起戰端,迫使金正恩做政治傀儡,甚至索性將他殺死,成立軍政府。一旦開戰,即使北韓必敗,到時大量難民可能湧入周邊的南韓、中國等國家,無論對區內經濟或政治的影響都不堪設想。但這種極端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大。

《蘋果日報》稱,「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就指,軍隊已開始在中朝邊境增兵,率先在臨江、琿春、圖門一帶邊境增兵2,000人,估計到本月底將增兵30,000人」。

《蘋果日報》記者還走訪了通往北韓最大口岸的丹東市,有民眾表示,前晚和昨日先後目睹中共解放軍軍車出現。丹東的一名政府機關職工透露,昨晨他們是透過電視、互聯網獲悉金正日的死訊,但官員開會時都未有提及此事。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此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一旦北韓局勢出現動蕩或者失控,中共極有可能率先派兵介入。明居正稱:「萬一金正恩接班不是很順利,北韓出現比較大的動蕩,北京會介入。」

另外消息稱,中共軍隊去年就進駐北韓。去年12月,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有50多輛中共裝甲車和戰車從中國三合渡過圖們江,進入北韓會寧,同時有人在中國遼寧省丹東市目睹軍用吉普車進入朝鮮新義州。

北韓核鑰匙掌握在中共手裡?

美國在結束伊戰、擊斃拉登後,最近正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美澳聯合駐軍、美國新任國防部長亞洲巡訪卻不入中國,美國國務卿訪問戰略要地緬甸。一系列動作顯示,隨著今年幾個獨裁者的下台,美國在國際戰略上正呈現出圍堵中共及北韓獨裁政權的態勢。

與之對應的是,北韓在傳出金正日死訊前幾天,宣稱其建立核反應堆的工程「進展迅速」。有分析認為,平壤此時做出這一宣佈,不排除是在中共當局授意下,有意向美國傳達「威脅」信息。確切地說,北韓的核鑰匙掌握在中共手裡。

原因是北韓核武項目的去留完全取決於中共,它的存在也是北韓與中共的共同需要,一方面北韓想通過核武威脅獲取更大的敲詐效果,另一方面中共想用北韓這張牌施壓與制衡美國。

路透社(Reuter)今年5月14日援引聯合國秘密報告書報導稱,北韓不顧聯合國制裁,定期與伊朗進行彈道導彈零部件和技術等方面的交易,這項非法的技術轉移是「透過1個鄰近的第3國轉運」。多名不願具名的外交官員告訴路透社,這個第三國就是中國。這份報告因中共阻擾遲遲未提交至安理會。

朝鮮局勢成國際焦點

對於安全保障與北韓動靜息息相關的南韓,在金正日死亡的消息發出後,全體軍隊立刻進入高度警戒的狀態,預防政情出現急遽變化,南韓總統李明博召開緊急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分析北韓情勢與研討對策。

美國五角大樓19日表示,美軍沒有發現朝鮮軍隊有異常動向。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則表示,美國希望朝鮮權力「平穩過渡」。

20日(星期一),日本政府召開緊急安保會議,內閣官房長官籐村修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期待此次緊急事態不會給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不良影響。」

籐村還表示野田佳彥首相在緊急安保會議上指示有關部門加緊收集信息,同時與美國、中國和韓國緊密聯繫,嚴防出現不測事態。

西方領袖:望朝鮮人民擺脫60年被壓迫生活

「金正日將作為一個極權主義政權的領導人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在近20年中踐踏了朝鮮人民的基本權利。」加拿大總理哈珀說,「我們希望他的死亡能帶來積極的變化,讓朝鮮人民擺脫60年被隔離、壓迫及苦難的生活。其極權政府不計後果的決定,導致朝鮮成為一個貧窮的國家,並且由於其危險的核擴散和彈道導彈計劃,使朝鮮孤立於國際社會。 」

哈珀稱:「在此關鍵時刻,我們敦促朝鮮結束這段悲慘的歷史,努力造福朝鮮人民,以及促進朝鮮半島的穩定。」

在歐洲,法、英、德三國也紛紛對金正日去世作出反應,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北韓民眾能擺脫獨裁統治,平穩過渡到一個文明、自由的國家。

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期待北韓政權尊重自由、維持朝鮮半島穩定,遵守國際禁止核擴散條約。法國外交部長阿蘭‧朱佩表示,北韓總有一天能重獲自由。法國持續為北韓人民爭取諸如人道援助計劃,以期改善北韓人民的生活狀況。

英國表示,金正日的猝死對北韓這個封閉的國家來說,可能是個「轉折點」,英國呼籲金正日的接班人和國際社會往來。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希望北韓放棄核計劃,北韓民眾災難性的社會情況能獲得改善,我們還希望北韓宣佈,說該國已準備好在政治及經濟領域上實行開放。」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昨天表示,將向北韓提供更大的協助。潘基文的發言人哈克(Farhan Haq)說:「秘書長重申,致力於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安全。聯合國將對北韓人民持續提供協助。」

同時,聯合國大會在金正日死訊宣佈後僅幾個小時,通過了對北韓人權狀況的譴責案,對北韓「刑訊逼供」以及「不人道的羈押環境、公開處決、不合法律程序的任意羈押」表示「嚴重的關切」。

朝鮮逃亡者:大快人心

對於金正日的猝死,很多旅居國外的朝鮮人或冒死逃亡國外的朝鮮人紛紛表示:「大快人心!沒有比這更令人興奮的事情。」他們希望北韓能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抉擇,同時也希望北韓的繼任者是一位開明的執政者,能尊重人權、開放新聞自由,使北韓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然而北韓國內的不少民眾,對金正日的猝死顯得非常悲痛。

分析人士指出,金正日統治北韓17年來,雖然使北韓成為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然而他個人的生活卻十分奢華。他喜愛精美的食品、白蘭地和女色。北韓國內民眾的那種悲痛場面,正是由於金家王朝長期專制統治、洗腦、控制新聞自由等結果,民眾根本不知道真實的外部世界、根本不知道國外民主國家是如何生活的,在金家王朝一言堂的灌輸下,還以為自己活得很幸福呢,這也就是北韓民眾的悲哀!

(責任編輯:張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