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金正恩將改革? 專家意見分歧

【大紀元1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22日專電)金正日過世後,繼任的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是否會積極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南韓學者專家們見解相當分歧。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今天根據學者專家的各種見解與分析,作了金正恩「將推行開放政策」、「難以推動改革開放」、「北韓改革開放有利於南韓經濟」等內容的報導。

報導指出,認為金正恩將走開放路線的專家主要考慮的是他過去的經歷。金正恩曾在瑞士留學,而推動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鄧小平也有國外生活經驗。

南韓IBK企業銀行經濟研究所專家認為,金正恩在經濟上將推行完全不同的政策,主因是留學經歷不可忽視。

金正恩亮相後經濟政策變化也是關注對象。據報導,金正恩已介入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工作。北韓正在促進邊境地區的合資計劃,如南北韓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間的天然氣管道鋪設計劃、創設北韓羅津先鋒經濟特區、西海岸及東海岸開發工業區等。

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專家認為,金正日健在時已經以中朝合作為中心設計對外開放計劃。金正恩將繼續推動上述計劃,中國也會本著維護北韓鞏固安定的立場,積極支持雙邊經濟合作。

但也有分析認為,金正恩體制很難果斷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因為北韓體制長期閉關自守,很難短期內改變這個特性。

三星經濟研究所一位研究員表示,雖然從金正日之前的動作和相關情況來判斷,北韓似乎會改革開放。但考慮到北韓封閉的體制特性,讓人懷疑北韓推行改革開放的可能性。

他表示,29歲的金正恩是否具有推動改革開放的經濟觀也是疑問。金正恩的路線目前還無人知曉,僅憑他在瑞士留過學就判斷傾向於改革開放,似乎過於草率。

報導指出,北韓的改革開放可能會成為威脅體制穩定的因素,這對金正恩是負擔。

梨花女子大學統一學研究院專家說,改革開放將否定北韓式社會主義體制,所以一直被視為禁忌。即便是有堅實權力基礎的金正日也未能積極推進改革開放,何況是金正恩。

也有政治觀察家認為,如果北韓正式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長期來看將有利於南韓經濟,處於中斷狀態的南北韓經濟合作將會活躍,兩韓貿易額也將大幅增加。南韓依靠進口的礦物資源也將可以從北韓進口。目前北韓的礦物資源80%銷往中國大陸。

但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因為北韓改革開放只會進一步加大對中國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