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新聞

居家護理團隊 歲末關懷弱勢

【大紀元2011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聖保祿醫院居家護理歲末關懷團隊,由居家護理師、院牧部關懷員及修女等9人所組成,持續第9年,成員帶著散播歡樂的心情,將愛傳揚,以歌聲、禮物及禱告,繼續關懷弱勢族群,看到臥床病患的不便,家屬日夜無休的辛勞照護,都感覺自己很幸福,印證所謂「幸福是比較而來」的道理。

歲末關懷活動已持續第9年,探望因工作由高樓墬下,長期躺在家中達5年的陳先生,車禍造成全身癱瘓的許先生,聽了現場演唱聖誕歌曲,感動留下眼淚,用身上少數可控制的雙眼眨動,讓現場醫護團隊深感動容,體會身體健康的幸福。

30歲的美如改變居家護理團隊的想法,爽朗樂觀的她說,報佳音活動對長期臥床的父親最適合,因為他喜歡熱鬧,喜歡有聲音陪伴,聽到聲音眼睛就會睜開,讓他感覺不孤單。貼心的美如,5年前為了照顧父親,毅然放下大學功課休學,照顧因工作關係不幸從高樓墬下,腦部嚴重受挫,經手術將右腦部分去除,導致全身癱瘓,呼吸靠氣管切開維生,長期躺在家中病床的父親,她在父親床旁的牆上貼著一張「生氣,就是對自己懲罰」標語,隨時勉勵自己,快樂照顧父親無怨無悔,當我們問她如何交朋友,她說,沒辦法交友但她能接受。

聖保祿醫院居家護理負責人游瓊玲表示,居家護理所主要是照護身上須靠鼻胃管、導尿管及呼吸管的3管維生病患,個案都是社會弱勢族群,家庭照顧者就像是隱形病人,因為照顧是一個長期消耗體力及心力,並且充滿壓力的工作,他們付出的不僅是龐大的醫療費用而已,還有難以估計的歲月、工作機會、社交生活,疲累、痛苦、無人輪替的心聲,往往只能苦悶的藏在心中。

聖保祿醫院黃月指出:國內老年人口已達10.1%,目前已超過六十萬個家庭,自行負擔在家照顧中風、失智、精神疾病父母的子女,或照顧失能配偶的人。為了關懷這些家庭照顧者,利用歲末報佳音活動,每次看到病患與家屬高興有人關心神采,甚至感動落淚,就是居家護理關懷活動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

(責任編輯:邱蘭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