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在印尼的寺廟」揭中華文化足跡

【大紀元2011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夢涵印尼雅加達報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不但演繹了完整的人類歷史,其文化遺產也成為人類文化的瑰寶。也許受到全球對中華古文化復興熱潮趨勢影響,印尼文化遺產觀察家阿瑟蒂(Asti Kleinsteuber)對中國寺廟的建築物構造極其欣賞和好奇,推動她走遍全印尼廟宇進行研究,試圖揭開悠久的中華文明歷史面貌。其作品在2011年1月27日假座文化旅遊局大廈進行首髮式。

揭開古文明歷史面貌

熱衷於中華文明遺產的阿瑟蒂(Asti Kleinsteuber)利用三年時間,走遍全印尼收集在印尼的寺廟的資料,她對廟宇建築物進行考察、訪問與收集圖片。她的作品被製成厚達420頁的全彩色精裝本,名為「印尼的寺廟」。在印尼黃氏宗親會、印尼華裔總會和華社團體及華商的大力贊助下,由印尼文化與旅遊局主持首髮式,正式面世市場。

資料說,中國古代文明探源的重點在文獻記載的「五帝」時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1年。初步擬訂的課題包括:黃帝、炎帝和堯、舜、禹時期的文化與社會,漢字的起源,夏、商、周時期環境的變遷、農業和牧業起源、手工業的發展、城市起源、戰爭與文明起源及王權形成的關係、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等。相關課題還包括:史前至夏、商、周時期音樂、繪畫、雕刻藝術,天文與曆法,數學和金屬礦產開採等。

中華文化對印尼的文化歷史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明代鄭和(馬三寶)在中爪哇島三寶壟市落腳,以致日後的三寶殿成為印尼著名的中華文化產物,在雅加達城區的魯班廟,在廖島的媽祖廟和客家人的油米廟,等等。在認識中國廟宇的同時,也認識了中華文化中的五行和陰陽學說,從而更深入瞭解中華傳統和文化習俗,以及帶動瞭解古代中華民族在深層內涵的興趣。



作者贈書感謝贊助。左起:山口羊市長黃少凡、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德新和作者阿瑟蒂。(攝影:黃家念/大紀元)



作者為贊助單位與寺廟代表贈書。左三為印尼文化與旅遊部市場營銷局局長尼爾萬塔(Sapta Nirwandar),右四為「印尼寺廟」作者阿瑟蒂(Asti Kleinsteuber)與印尼華裔總會總會長許世經(右一),印尼寺廟代表譚柏葉(左二)、黃柏(左四)與贊助單位代表。(攝影:黃家念/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