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三峽工程36計(二十一)

從胡耀邦的詩可以看出,下臺後的他對三峽工程有了自己的看法。同樣,趙紫陽在下臺之後對三峽工程也表示,三峽工程對各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要作決策應該留給下一代,他當時所作的一切的目的,是推遲三峽工程決策的時間。

那麼,到底是誰在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面前,告狀李銳破壞黨的紀律、私下出版《論三峽工程》一書?至今還沒有人出來,為此事負責。

李鵬在其《三峽日記》一書中記載: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四日:朱鎔基對我說:『李銳給他打電話,要求中央停建三峽工程。他已報告江澤民同志,並對李銳做了工作,勸他不要搞串聯。』」「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昨晚,江澤民同志在電話裏向我談了幾點,李銳上書要求停建三峽工程已被制止,要他從大局出發。」

讀者可以從這些資訊中作出判斷。

全國人大批准三峽工程後,李銳即給中共中央領導人寫信:「三峽工程木已成舟。我只建議,要接受三門峽教訓,要準備後事,即水庫形成之後,將出現哪些嚴重問題,怎樣防範?」兵法云: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意思是:欲摧毀敵人中堅力量,就得抓獲敵人的首領,可使敵軍解體。無首的群龍在曠野拼鬥,已經進入窮途末路處境。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與反對三峽工程之重要學者李銳是好朋友,又是同鄉,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後,胡耀邦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李銳為其副手,兩人在平反冤、假、錯案中互相理解支持。而打擊三峽反對派的頭頭—李銳,以黨的紀律約束,不讓其發出聲音,影響中國民眾,此為三峽主上派的策略,擒賊擒王。那麼讓李銳的好朋友胡耀邦,親自出面批評李銳,將可取得最好效果,無論是從中國共產黨鐵的紀律來說,還是看在好朋友胡耀邦的面子上,李銳都不得不在批評三峽工程上,有所收斂與顧慮。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