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萬長抗肺癌 籲健康作息正確治療

【大紀元2011年04月22日訊】(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為了讓民眾對肺癌有更多正確的觀念,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2日舉行記者會,並邀請副總統蕭萬長分享自己抗癌歷程。蕭萬長也呼籲民眾要有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如果不幸罹癌,也要有信心並配合醫師的治療,就有機會打敗病魔。

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8年的癌症死亡人數為3萬9,917人,其中肺癌死亡的民眾,男性占5,336人,女性占2,615人,占癌症死亡人數的第1、2位。另1項統計顯示,台灣肺癌病患5年存活率為12%到13%。

蕭萬長指出,他一生不抽菸,父親卻是不折不扣的老菸槍,最後死於肺癌、母親也是肺癌過世,或許他罹患肺癌,原因是他吸了太多父親的二手菸。他補充,過去可能對於肺癌的知識不夠,不注意許多生活細節。自從罹癌後,每天早上都會抽出時間做運動,他也拒吃油炸食物,並保持愉快心情。

蕭萬長說:「所有肺癌的病患,大家要有信心。一方面我們自己要建立一個非常正確的養生觀念。另一方面,當然要相信我們的醫生,給我們的治療,所以這是我2年來的一個自己的心得來跟大家分享。」

國衛院院士吳成文在場表示,肺癌因症狀類似感冒,因此初期容易被忽略。他提醒民眾,若有咳嗽、呼吸困難、咳痰有血的徵兆,應及早就醫治療。因為肺癌若在早期發現,治癒率極高。若腫瘤在1公分以下,切除的治癒率可達90%。

為了使民眾有正確的觀念,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印製宣導手冊,提供民眾免費拿取。希望能降低國人因肺癌死亡的機率。

昂貴健檢無助於肺癌篩檢

國內多位專家指出,便宜的「低劑量」斷層掃描才是篩檢肺癌的有效工具;高級健檢的核磁共振(MRI)、正子掃描(PET-CT)對於肺癌篩檢,不但沒用又多花錢。

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指出,肺癌若能早期診測,治癒機會非常高。根據國外大規模研究顯示,「低劑量」斷層掃描檢驗是有效篩檢初期肺癌的工具,檢查靈敏度最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科主任蔡俊明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偵測到0.3公分以下的肺部病變;反觀,MRI對血管神經體頭比較敏感,對微小肺癌不敏感,能看得到的肺癌多數已非早期,此時連X光都看得到,用MRI只是浪費錢。

中研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吳成文補充,美國鑑於肺癌病人激增,最近完成5萬人臨床研究,證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最好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