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幾家歡樂幾家愁 薪情大不同

【大紀元4月4日報導】–加薪專題1(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4日電)軍公教調薪與否尚待第1季稅收等數據出爐,部分民間企業已帶頭加薪,不少上班族都期盼加薪喜訊。人力銀行業者表示,事浮於人的情況下,「加薪是趨勢」,彈性調薪成為主流。

從事資訊軟體業的林先生最近獲知自己將加薪的好消息,雖然幅度只有個位數,遠不及多年前兩位數的幅度,林先生還是很開心。在新竹科學園區封測產業上班的蔡小姐,也是在最近得知公司將調薪的消息。

任職於中央部會的公務員楊小姐,心底雖然期待公務員能調薪,但她認為「應該不會加薪,否則就不會拖到現在還沒決定。」

主計處最新公布,今年 1月平均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為新台幣3萬6728元,較去年12月減少0.02%,但比去年1月增加1.32%,年增率已連續15個月呈現正成長。

景氣復甦後,政府喊話希望企業加薪,若從1月平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來看,主計處官員表示,「有些廠商有加薪,有些則沒有加薪」,「還看不出有大幅度增加」。

人力銀行去年底調查顯示,有近8成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年要加薪,加薪平均幅度為3.9%。

1月平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僅1.32%,是否意謂企業加薪狀況不如預期?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這必須從兩方面來看,一是整體性加薪,台灣大部分薪水族都是先工作再領薪資,調薪不會在1月調查出現(1月領的薪資是前1年12月工作所得);二是加薪不會以固定薪資,而是採彈性薪資方式處理。

方光瑋指出,彈性薪資意指本薪不見得有很大幅度調整,但獎金比例會提高,即反映加薪時間點未必固定。

方光瑋表示,政府呼籲企業加薪,因為經濟確實有復甦,「企業在1月處於觀望態勢,2、3月才會浮現加薪」。年初經濟產生不確定因素,包括中東、利比亞局勢動盪,加上日本震災,企業有可能觀望,但「勞動市場供需不對等情況下,事浮於人,調薪是大趨勢」。

人力銀行業者樂觀看待企業加薪態勢,學者又是怎麼看?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台灣這些年來薪資成長遲緩,與產業遷移、製造業外移和全球化有關,今年未有其他改變因素出現,企業自發性的顯著調薪不容易。

他同時指出,能源和原物料價格上漲,有些企業受到影響,尤其是越下游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越可能受到壓縮。

不過,中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吳中書指出,企業獲利不是很強的話,加薪有限,但部分企業獲利狀況還不錯,例如金融業和電子業。

至於軍公教,吳中書主張軍公教應「適度加薪」,這幾年來,民間薪資正成長,但公務員沒有調薪,如果民間與公務員薪資差距太大,會留不住人才,也會造成公務員士氣低落,軍公教適度加薪是有必要。

吳中書舉大學教授薪資為例,台灣與鄰近開發程度相近的國家與地區,例如南韓、香港、新加坡相較,教授薪資相對低,「這不是好現象,可能會留不住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