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04年的倫敦大劇院頂部雕塑(網絡圖片)

一流劇院上演一流秀 「倫敦人的幸事」

2011年04月07日 | 07:18 AM

【大紀元2011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倫敦報導)神韻巡迴藝術團在英國倫敦的首場演出反響熱烈,4月6日,慕名而來觀看神韻第二場神韻演出的觀眾早早等候在大廳裡,渴望一睹神韻風采。演出中觀眾席中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笑聲,來自英倫各界的精英們沉浸在舞臺上呈現的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的意境中,久久不願離開。

倫敦一流劇院

倫敦大劇院是英國國家劇院所在地,在倫敦近100個劇院中名列前茅。自從1904年12月24日平安夜舉辦首演式後,這個著名劇院建築師 Frank Matcham的傑作,一百多年來一直引領著英國劇院的新潮和發展,實踐著其最初的口號: PRO BONO PUBLICO(為大眾謀福祉)。擁有2,359個座位的大劇院至今依然是倫敦最大的劇場,其獨特的建築特色令人矚目。

在其樓台亭閣的頂部是由幾個西方諸神雕塑托起的一個旋轉的鏤空地球圖形,最讓華人倍感親切的是下面四方站立的四隻雄獅,據劇院工作人員介紹,再下一層的四組雕塑,分別象徵著:藝術、建築、音樂和科學。劇院內部裝飾也依然保持了百年前的風格,各種雕塑和包廂依然古色古香。今年能有幸邀請神韻來此演出,他們感到非常榮幸。


具有百年歷史的倫敦大劇院內部結構(網絡圖片)

神韻曾在2008年蒞臨倫敦皇家音樂廳,2009年蒞臨倫敦新劇院和愛丁堡歌劇院,2010年蒞臨威爾士世紀大劇院,所到之處幾乎都是滿場或爆滿的熱烈景象,在輪轉一圈後,今年神韻再度重回倫敦,並將在這個藝術之都上演七場全新的節目,這被很多觀眾譽為「倫敦人的幸事」,為此,英國數十位皇室成員和包括首相在內的英國政要,紛紛發出賀信賀電,由衷感謝神韻的光臨給英倫各界帶來的福祉。在上演完兩場演出後,人們的這種感受更加強烈。


珀瑞密‧賽萬賽密先生全家16人觀看神韻(攝影:文華/大紀元)


全家16人觀神韻

珀瑞密‧賽萬賽密先生(Prem Sivasamy)是LYCATEL移動手機電話公司的執行官員之一,這個成功的印度家族企業,今天全家16人都慕名前來觀賞了神韻。演出結束時,坐在包廂裡的賽萬賽密連聲稱讚,他一連用了五六個「好極了」來表達心中的激動,最後他們家族還派出一位成員接受電視採訪。

賽萬賽密說:「好極了,超級的棒!我們全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喜歡!非常好,我們都非常非常的喜歡!」他建議說,最好全世界的人都來觀看神韻。


著名芭蕾舞教師浩切貝爾格夫人盛讚神韻(攝影:文華/大紀元)


著名芭蕾舞教師愛上了神韻

瑞特‧浩切貝爾格(Rita Hochenberg)女士曾經是著名的芭蕾舞演員,後來在南非和美國教授古典芭蕾舞,她的很多學生如今都已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的頂級教師。

浩切貝爾格女士對神韻讚不絕口。她自己介紹說:「我是個很挑剔的人,但今天我非常高興地說,神韻棒極了!非常非常好!我愛上神韻了,真的愛上了!」

接著她一邊比劃動作,一邊興奮的講述神韻舞蹈女演員的腳步是如何的飄逸,如何在舞台上如水一般的流淌,「這些都太美了,這是我一輩子從來沒講過的。我今天一回家,就馬上打電話讓我的女兒,還有3個孫女都趕快來看神韻,我會向我認識的每個人推薦神韻!」

各界人士的驚喜

在倫敦工作的律師保羅先生認為,演出非常神奇精美,而且很「特別」,包括了各民族的特色和各類舞蹈藝術,是非常好的創意。

英俊帥氣的馬西‧霖西先生是一名演員,他表示非常享受這場晚會,對男舞蹈演員的身體柔韌性表示驚奇,「我從來沒有見過男舞蹈演員的身體可以達到如此運用自如的程度、自由伸展。」他認為這是一場獨特的演出,從未體驗過這樣的表演。

布萊茵‧哈斯利先生是皇家空軍的退休軍官,他稱: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演出,是你通常在倫敦看不到的, 能看到,真是件幸運的事。

「我非常感動於演員們之間的協調配合。編舞,表演的整體高度配合,好的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舞蹈團體都比不上的!」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