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南都週刊:部委食堂原料由特供基地生產

【大紀元2011年05月30日訊】5月23日發行的2011年第19期《南都週刊》刊有一篇名曰「機關食堂的秘密:部委食堂原料由特供基地生產」的專題報導,討論「吃在部委」,該文企圖揭開機關食堂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與世相百態。

文中探討中國大陸毒食品遍地,但機關食堂在食品安全堪虞的社會環境中,仍然獨善其身:高成本的原材料、政府財政的補貼、少交稅,為了保證吃得安心,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並行;為了保證吃得安心,不惜大費周章在全國各地建立特供有機農場,從培育到蔬果產品都有嚴格的品管把關,然後不遠千里將食材空運入京。而這樣的「精品」唯有機關享用,老百姓「不與焉」。

全球最大規模專業合作社無法滿足農業部食堂需求

該文指出,農業部食堂特供基地是遠在吐魯番的土樂繁邦果業專業合作社,擁有1,000個大棚作為特供生產基地,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是國內最大的專營設施有機農產品的專業合作社。專為農業部食堂訂製種植有機瓜果和土特產。

特供作物無論培育過程與產品皆必須達到食堂對品管的嚴格要求。該合作社對自己生產的果蔬設定的標準並不算低。根據當地設施農業協會的要求,獲得國家有機認證的溫室大棚裡培育的果蔬,一律施有機肥,對溫度、形態都有嚴格的要求,對於病蟲害,則儘量用機械和人工除蟲的辦法,特殊情況下,才允許使用肥皂水、酒精和除蟲菊等對人體無害的殺蟲劑。

該合作社北京營銷中心的盧主任說:「由於氣候和日照原因,加上科學種植,我們的菜比北京附近那些蔬菜基地的好多了。」而其中最好的需優先供給農業部食堂,即使這樣,仍無法湊足足夠數量的有機瓜果和蔬菜空運至京。

農業部食堂要求的產品主要包括在超市售價每公斤12元以上的有機黃瓜、20多元 的彩椒和7元多的胡蘿蔔等,合作社目前種植蔬果的大棚有3萬多個,但符合此標準的貨並不多。「他們每個月的需求為20噸,我們只能供給2噸。」

高檔肉品只能賣給機關 民眾既不「識貨」也消費不起

《南都週刊》報導,農加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海南黑山豬」,在海南屯昌縣的「山清水秀」的農場,由山區農民小規模散養的豬,「悠然自得」地在野外採食各種野菜和植物根莖,輔以地瓜、蘿蔔、菜葉等糧食飼料,無任何添加劑,比普通豬出欄晚3個月以上,成本高昂,在超市零售前臀尖一斤要20多元,排骨則要賣60多元。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桂文說:「貴一定有貴的道理。一旦吃過這個豬的肉,你就再也不吃普通的豬肉了。我們以前是在商超、市場和各大機關全面舖貨,但是發現普通老百姓對綠色食品的認知度比較差,對價格的承受能力也不行,在商超的銷售量並不是很大,但成本卻增加很多。去年我們把商超的櫃檯都撤了,主要做國家部委的食堂。」

至少在吳桂文看來,與普通市民相比,部委食堂的領導顯然更「識貨」。「鐵道部前些日子一次就要了兩噸肉,2萬多元,他們一個菜就要400多斤肉。」吳表示,他目前希望合作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農業部食堂。

領導不費吹灰之力享用特供有機蔬果

《南都》報導,在微博上流傳著一個說法,安利隆山莊有著28座溫室大棚、600畝果園、50畝天然散養雞場、2,500平方米野鴨養殖湖、 30,000平方米魚池的山莊,是質檢總局的私家農場。它隸屬於質檢系統,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幾家屬於質檢系統的機構一起出資收購。

《南都週刊》的專文指出,雖隸屬質檢系統,公眾還是可以進入其中。山莊開放了蔬果的採摘活動,遊客只需要付費就可以進入大棚或果園內進行採摘。只是價格不菲。5月上旬,雖是草莓季末,多數草莓品相大不如前,也要賣到40元一斤,最貴的時候, 則是80元一斤。

普通公眾需要花上高價來購買這些有機產品,但對部份系統內外的「領導」而言,則不費吹灰之力。該刊記者眼見「開著豐田車的一位男士帶著一張山莊領導批的條子來到溫室大棚,帶走了幾斤蔬菜。他沒有掏出錢包付錢,甚至不用進入大棚採摘,只需把一張條子遞給大棚外負責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就會根據條子上所需的蔬菜和水果種類採摘下來,用袋子裝好,交給對方。據溫室大棚外的工作人員稱,這都是山莊的頭頭批給『領導』的。 只是不知這些免費享用有機蔬果的領導是質檢系統內的還是系統外的。」

文章說到, 或許因為來的領導太多,饒是價格如此高昂,山莊的工作人員仍然抱怨有所虧損,因為有機方式種植的成本實在太高了——灌溉用水都是來自地底180米處的礦泉水;一小箱子有機肥就要花上200元,還用不了多久。

機關食堂福利 民眾難以共享

位於上海的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旗下的員工超過了10萬人,共有38個食堂。一般情況下,其食堂麵食的標配是八選三,米飯套餐則是十選四。雖然組合搭配不同,但兩份不同的工作餐都只需支付一張面值 7.5元的餐券,這也是寶鋼食堂通用的一頓飯菜的伙食標準。

每月,寶鋼這38個食堂裡要消耗掉18萬公斤的蔬菜、1600桶食用油。如此體量巨大的原材料採購規模,使得該公司38個食堂和原材料供應商之間,必須構築一道菜價「堤壩」:「堤壩」外,是不斷上漲波動的雞、魚、肉、蛋、油等原材料市場;而在「堤壩」內,菜價卻要一直風平浪靜—每餐7.5元的寶鋼統一工作餐,提供兩葷、兩素、一湯、四兩米飯,還有一份水果,或者三菜一麵的麵食組合。這讓採購中心的徐經理感到有些「難做」。

最近一年多,「堤壩」外原材料價格「水位」迅猛上漲,徐經理要做的,就是在「堤壩」上再碼一道防波堤——價格。為此,採購中心甚至用上了金融手段:他們與食品原材料供應商簽訂期貨合約;並在食品安全上嚴格把關。

幾十年來,餐飲一直都是寶鋼人引以為傲的福利之一。寶鋼股份食堂靠近上海寶山區中心,周邊林立著多家私營小餐館。但寶鋼食堂裡7.5元一份的蓋澆飯,這些私營小餐館最便宜的報價也要超過10元,而炒菜價格則更高。一般民眾最擔心的還是食品安全,寶鋼員工們,絕不會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寶鋼所有公司為了保障安全,均有保安把守大門,陌生人即便進去了人家也是「只認餐券不認錢」,想在寶鋼食堂蹭飯省錢可謂難上加難。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