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24種旅遊疾病預防措施 玩得快樂又健康

【大紀元2011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報導)旅遊是輕鬆愉快的,但也潛藏著風險,主要是各地氣候、環境、風俗及衛生狀況不同,對旅遊者的健康造成威脅。世界許多壯觀的旅遊勝地同時也是可怕病菌的發源地,從感冒、腹瀉到霍亂、瘧疾或黃熱病都會襲擊國際旅行者,因為旅遊者可能沒有抗體,或者飲食改變、調整時差等因素造成抵抗力減弱,所以感染了旅遊當地的特殊疾病。

據WebMD網站報導,為了確保旅遊健康,最好先了解旅遊地的疫情和公共衛生,或在旅遊前4-6週向旅遊診所(travel clinic)詢問國際檢疫傳染病鼠疫、霍亂和黃熱病的預防接種以及選擇性接種其它傳染病疫苗。

流感疫苗

如果每年都會注射流感疫苗,規劃旅遊時一併考慮疫苗接種時間。南半球流感盛行時間是4月至9月,若暑假計劃到澳洲旅遊,臨行前記得施打疫苗。

瘧疾(Malaria)預防措施

瘧疾是由蚊子傳染的致命疾病,常見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也出現在南亞和南美。遊客應詢問醫生關於抗瘧藥物預防效果的利弊。其它預防方式如使用驅蚊劑—成人專用30%-50%的避蚊胺(DEET)、在戶外穿長袖和長褲以及睡覺時使用經過驅蟲處理的蚊帳。

傷寒症(Typhoid Fever)疫苗

傷寒症是開發中國家普遍流行的致命傳染病。每年有數百名美國人到亞、非或南美洲旅遊時,經由污染的食物或飲料而感染傷寒。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建議,前往上述區域旅遊前1-2週接種疫苗。如果之前已注射過疫苗,詢問醫生是否需要再次注射。

黃熱病(Yellow Fever)疫苗

阿根廷和巴西交界的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吸引眾多遊客,卻也聚集了傳播黃熱病病毒的蚊子。黃熱病可能致命,因此造訪中南美洲及熱帶非洲部份國家,必須接種疫苗,疫苗有效期間是10年。同時得提防當地的蚊子叮咬。

結核病(Tuberculosis)預防措施

結核病常見於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患者咳嗽時就會傳播病菌,在海外的醫院、監獄或收容所當志工,接觸結核菌的風險很高。如果懷疑自己可能已經感染病菌,應立即做肺結核皮膚測試,迅速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



前往非洲狩獵旅行之前,先注射小兒麻痺症疫苗。(Photos.com)

小兒麻痺症(Polio)疫苗

小兒麻痺症在非洲和亞洲部份地區仍相當盛行,前往非洲狩獵旅行之前,先注射小兒麻痺症疫苗。這種消耗性疾病(debilitating disease)的傳播可能透過食物、水與接觸患者。縱使兒時接種過疫苗,旅遊前還是得注射對抗3種病毒的疫苗。

破傷風(Tetanus)疫苗

破傷風疫苗每10年就要施打一次,進行任何探險旅遊前,注意破傷風疫苗是否已超過時效。四處都有破傷風病菌,通常經由皮膚傷口傳染,如凍傷、燙傷或刺傷,破傷風可能致命。

預防脫水

在極熱或極潮濕地區,遊客很可能脫水,尤其出現旅遊者腹瀉症時,更可能脫水。脫水症狀包括眼睛凹陷、黏膜乾燥和排尿少。身體健康時喝運動飲料的確能補充水分,但是腹瀉時就不適合喝,此時應啜飲口服體液補充劑(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防範旅遊者腹瀉症(Travelers’ Diarrhea)

旅行相關疾病中居首位的是旅遊者腹瀉症,影響半數以上的國際遊客,前往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亞洲的遊客風險尤高。旅遊者腹瀉症很少危及生命,通常能自然痊癒,但還是可以採取預防措施,連同也能預防其它嚴重的腹瀉病(diarrheal illnesses)如霍亂。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建議,避免飲用自來水,避免攝食攤販販賣的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烹調的肉和海鮮,不生吃不需剝皮的蔬果。

攜帶抗生素

就算做了萬全防範,還是可能發生旅遊者腹瀉症,如果預定的旅遊地點是旅遊者腹瀉症的高風險區,最好詢問醫生是否應準備抗生素做預防。抗生素可以治療各種程度的旅遊者腹瀉症,如果服用抗生素後仍腹瀉不止,應就醫檢測是否為寄生物感染。

孕婦防疫措施

孕婦並非不能旅行,但必須做好預防措施。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建議孕婦避開有瘧疾疫情的國家。嚴格遵守食物與飲水安全準則,因為食源性疾病將對孕婦造成較嚴重的後果。懷孕末期應確定旅遊地點附近有醫療設施能處理早產狀況。

旅遊急救箱

可購買旅遊急救箱或自己準備,內容涵蓋拋棄式手套、各種尺寸的繃帶、棉花棒、彈力繃帶、紗布、抗菌劑、剪刀、抗黴菌劑、抗菌乳霜、抗癢乳霜、蘆薈膠、食鹽滴眼液以及快速急救參考指南。同時別忘了你平時固定服用的藥物和醫生處方箋副本。



在海灘上遊玩,得小心沙灘上傳播黑熱病的白蛉。(Photos.com)

黑熱病(Leishmaniasis)預防措施

夜臥沙灘看似浪漫,但得小心海灘上傳播黑熱病的白蛉(sand flies)。中東、亞、非和南美洲常見典型皮膚黑熱病,通常會引發皮膚疼痛和潰瘍。另一種少見的內臟黑熱病則是侵犯內臟的慢性致命疾病。預防方法是從黃昏到黎明儘量待在室內,穿長袖、長褲和襪子,使用殺蟲劑和蚊帳。

絲蟲病(Filariasis)預防措施

淋巴絲蟲病是慢性寄生蟲病,經由蚊蟲叮咬而傳染。亞、非和西太平洋地區數百萬人罹患絲蟲病,小部份病例發展成象皮病(elephantiasis)。海地、多明尼加、蓋亞那和巴西也曾出現病例。短期旅遊者風險較低,但還是要噴驅蟲劑、穿長袖、長褲以及睡在蚊帳裡。

狂犬病(Rabies)疫苗

除南極洲外,五大洲都有狂犬病病例,通常是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而感染。遊客首先要提防亞、非和南美地區的流浪狗,其次是棲息在亞洲寺廟附近的猴子。狂犬病如不治療將會致死,預防狂犬病一般須施打3劑疫苗,雖然接種疫苗仍無法免除被感染的危險,但是可以爭取就醫治療時間。

登革熱(Dengue Fever)預防措施

從加勒比海、中南亞和中美洲旅遊歸來的遊客,經常會出現登革熱的發燒症狀。近來美國佛州西嶼(Key West)也通報了蚊媒疾病(mosquito-borne illness)的少數病例。雖然大部份登革熱病例不是很嚴重,但仍有些病例發展成潛在的致命併發症—登革出血熱,目前還沒有疫苗,主要預防途徑是避開蚊子叮咬。

防曬措施

皮膚發紅、脫皮將會讓你的海灘假期失去樂趣,除了疼痛外,紫外線和曬傷將會導致皮膚提早老化,提高皮膚癌風險。醫生建議使用廣譜(broad spectrum)防曬劑,不論陰天或晴天,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儘量待在室內或陰涼處。



旅遊時想要安全地享用蔬果,首先應避免生食蔬果。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會傳播甲型肝炎病毒。(Photos.com)

甲型(A型)肝炎疫苗

出國旅遊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品嘗異國美食,但是在多數發展中國家,甲型肝炎很普遍,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會傳播甲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臟發炎。兒時若未接種甲型肝炎疫苗,旅遊前先詢問醫生關於防疫注射事項。

乙型(B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同樣會引發肝臟發炎,但是病毒的傳播途徑是經由血液或體液而非食物。非洲、南亞、中東、太平洋群島、加勒比海群島和亞馬遜盆地有許多慢性乙型肝炎帶原者。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特別提醒探險旅遊者、傳教士、美國和平工作隊志工和軍人,前往上述地區應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嬰幼兒防疫措施

旅遊期間防範嬰兒因食物與水源而感染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餵食母奶,否則沖泡牛奶時須確定使用乾淨的瓶裝水或充分煮沸的水。如果嬰幼兒出現腹瀉,可能很快就會脫水,須要就醫治療。一旦他們感染瘧疾或其它傳染病,很容易產生併發症。

蔬果攝食須知

旅遊時想要安全地享用蔬果,首先應避免生食蔬果,除非是你可以親自剝皮的蔬果。不變的法則就是煮熟、烹調、去皮,否則就不要吃。對於生菜沙拉和水果冰沙也要小心謹慎,因為可能使用自來水沖洗或不乾淨的冰塊。

淨化飲水

國際遊客都知道不能隨便喝當地的水,但還是可以自助式的淨化當地的飲水。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將水煮沸一分鐘。若無法烹煮,可用碘片消毒,但是無法殺死所有的寄生物。或者自備手提式濾水器,以及向可靠來源購買瓶裝水。

臭蟲檢測

全球各旅館和五星級渡假勝地都有臭蟲侵入,身體被叮咬處會搔癢,14天後會出現紅色小圓斑點,臭蟲不會飛但爬得很快,不容易發現,住宿時檢查床單、床墊折疊處和床架中心是否有細小的黑色蟲子,以及床墊上的鐵鏽色斑點和發霉氣味。

旅遊醫療疏散保險(Evacuation Insurance)

旅行者應該事先搞清楚自己的保險包括何種費用。如果前往醫療設施不足的地區旅行,特別需要購買醫療疏散保險,因為多數醫療保險計畫不支付將危重病人運回家的飛機費用和飛機上的醫療設備費用,這筆費用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