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恐核能 全球最大太陽能展盛況空前

【大紀元2011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芩德國報導)2011年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專業展覽會,於6月8日至10日在慕尼黑展會中心舉辦,這是全球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展會,由德國太陽能工業聯盟、國際太陽能學會德國分會及德國聯邦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聯合創辦。來自世界156個國家的7萬7千名專業人士蜂擁而至。參展的商家共計2,280家,分佈15個展館,面積占16萬8千平方米。開展前兩天和展會期間還舉辦了國際太陽能歐洲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2千多名工商和科研系統的專家,對利用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的發展現狀和新技術研發的趨勢進行了研討。



2011年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展會組織者之一,太陽能展會公司總經理

Markus Elsässer表示對展會結果非常滿意。(攝影:黃芩/大紀元)

否定核能 展會規模劇增

由於日本海嘯災難引起的全球對核能的擔憂,加上德國政府最近作出到2022年將關閉所有核電站的決定,人們將目光聚焦在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等再生能源的開發上。對比去年,今年展會規模急劇擴大,參展館數由12個增加到15個,展商攤位增加了21%,面積增加了29%。超過500名貴賓應邀而來,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州環保部長、印度能源部長等人也出現在展會上,展會組織者之一,太陽能展會公司總經理Markus Elsässer表示對展會結果非常滿意,「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使得歐洲太陽能展有了新的發展,直接涉及到未來能源供應的話題,明瞭當前的技術狀況和解決途徑。」



太陽能光電車(攝影:黃芩/大紀元)



對核能安全的憂慮,使人們不斷尋求新的再生能源。(攝影: / 大紀元)

到2020年,太陽能將在德國能源供應上佔據10%的比例,因為德國在安裝光伏裝置方面增長得非常快,使得太陽能發電不斷增長,當要用電而又沒太陽光照時,如何將電輸送到網絡和儲存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針對這一狀況,今年展會的重點主要放在太陽能光伏並網和儲存技術上,Elsässer對大紀元記者說,「今年我們特意設立一個『光伏能源世界』,並在大會上將電的儲存作為一個焦點話題。」

商家交流的好平台



展會成為交流的平台(攝影:黃芩/大紀元)



展會成為交流的平台(攝影:黃芩/大紀元)

不少參展的商家表示對展會的結果滿意,因為展會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得各國的商家得以交換信息、發展新客戶和互通有無。天津一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女士,在展會上找到了他們需要的產品,並取得了聯繫商家的方式,感到很滿意。

台灣全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黃伯仲表示:「感覺不錯,太陽能是個小家庭,很多客戶以前要找上門去,在這裡都可以見得到。」他承認要打開歐洲市場不太容易,很感激漢堡一家積40年經驗的公司,之前他們購買了這家公司的技術,德國廠商為他們介紹客戶,幫助打開市場。

市場競爭激烈 德國希望公平競爭



左邊為德國廠家,右邊為有中資背景的商家(攝影:黃芩/大紀元)

這次參展的大陸商家共有500多家,是除德國(900餘家)以外最多參展商的國家,在從太陽能光伏版到光伏裝置,在世界市場上已經佔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發展非常迅速。

由於全世界太陽能同行業中的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加,這對於高質量但是價格相對也高的德國企業來說,無疑要面對較大的壓力。一些十幾年前由德國人投入技術在中國建立的合資企業,由於質量能保證,價格相對德國產品要便宜10-14%,因此在德國太陽能光伏模板的市場上,今年中國產品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很多採購商從中國直接進貨。

Elsässer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德國是機械製造出口大國,很多大型機器也賣到中國去。在太陽能成品、電池和模板方面,據我所知,還幾乎沒有出口到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國內市場還沒有形成,那些中國已建成的項目也都是由中國同行提供的。希望中國也能大力支持國內的太陽能技術市場,不光一味地出口產品,也要在國內將再生能源作為能源供應。」

管理和信譽最重要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黃伯仲認為,「歐洲一些廠商需要尋找比較穩定的供貨來源,挑戰還是非常高的。一個企業要保持水準,管理水平很重要,有些企業擴建快,但管理上跟不上。我們比較注重管理。另外還投資建工廠自動化,一方面降低勞資,主要還是產品品質比較一致,穩定性可以得到保證。」



台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品牌發展組專員范成傑認為對於商家來說,

信譽和產品的穩定性最重要。(攝影:黃芩/大紀元)

台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品牌發展組專員范成傑表示,台灣的產品跟大陸比較,從成本上來說,基本上拼不過大陸的產品,「太陽能是耐久產品,歐洲商家在購買時,不見得完全以價格作考量,他們很注重品質。台灣的商家基本上在品質上有保證。各國反核的結果是注重再生能源,台灣的廠商會抓住這個風潮,尤其是一些大的廠商都開始做垂直整合,當然還不足以跟大陸的大廠對抗。大陸廠商這幾年快速成長,但相對來說,經營不善或倒閉比例相對來說也相當的高。在這方面,台灣廠商注重品牌部份、產品多樣化,最重要的還是信譽。這也是台灣廠商的競爭力所在。」

未來發展趨勢



德國太陽能工業聯盟的展位(攝影:黃芩/大紀元)

對於太陽能業的發展前途,德國太陽能工業聯盟發言人Hallerberg充滿信心,「從2010年開始每年太陽能發電量以德國總發電量1%的趨勢上漲,實際上在過去兩年已經上漲了2%,今年將達到3%,這樣截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將至少占德國總發電量的10%,並在日後依然呈上升趨勢,其主要原因在於太陽能發電的價格將會越來越便宜。現在我們就已經可以滿足獨宅居民利用太陽能自家發電的需求,在未來幾年我們會繼續擴建太陽能設備工廠同時擴展銷售市場。」

Hallerberg強調,太陽能可以讓每個人都擁有發電的機會,人們可以獨立於那些大的壟斷電力企業之外,自己發電。每個人都可以在能源轉型中盡一分力,每個人都可以說:「我不要不乾淨的煤電、危險的核電,我要用乾淨、安全的方式發電並享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