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

法網奪冠創記錄 個性李娜與眾不同

【大紀元2011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6月4日晚在法國羅蘭蓋洛斯球場,29歲的李娜以6-4 / 7-6(0 )的比分勝出,成功奪冠,成為第一個捧起網球大滿貫賽單打冠軍的亞洲選手。很多媒體稱,這項成就堪比劉翔創下的記錄。不過,很有個性的李娜,把其成功更多歸功於她把其丈夫教練炒魷魚後所聘請的丹麥教練,因為他幫助她提高了心理素質,這是她能取勝的關鍵。

真實李娜:一度想哭 感謝老公

決賽中,李娜在拿下首盤後,第二盤成功頂住了衛冕冠軍、意大利名將斯齊亞沃尼的反擊,最終獲勝。這場勝利也使李娜的世界排名升至世界第四,追平日本名將伊達公子此前所保持的亞洲選手記錄。隨著斯齊亞沃尼最後的回球出界,李娜倒在羅蘭加洛斯的紅土場上,高舉雙臂看著自己的球員包廂——那裏坐著她的丈夫姜山,這位被李娜炒掉的教練正在為妻子的奪冠鼓掌。

頒獎儀式結束後,李娜懷抱冠軍獎盃接受採訪時幸福的表示:「獎盃很沉,但是心裏很興奮。最後一分看到她(對手)回球出界的時候特別興奮,有點想哭的感覺,但是強忍住了。」

對於自己的丈夫姜山,李娜說:「姜山雖然現在不是我的教練了,但仍是我團隊裏不可替代的一員。」「我將盡我所能在賽場上堅持,也許2年或3年。我喜歡孩子,所以希望退役後我也能有個自己的孩子。」



2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國的比賽場上。(Staff: Clive Brunskill / 2011 Getty Images)



「感覺挺牛的」

法網奪冠,使李娜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她本人也希望在她之後有更多年輕人拿起球拍。

奪冠后在接受新浪記者的專訪時,李娜說了一句妙趣橫生的話,她說:「感覺跟做夢似的,睡醒了之後感覺挺牛的」。

李娜似乎並不具備成為最偉大的女運動員的潛質——她從事的網球運動在中國是「小眾運動」,她從未拿過奧運會冠軍,她的火爆性格與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格格不入,炮轟過領導、怒斥過球迷……

但是,李娜卻擁有獨特的優勢——網球是全球職業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體育項目之一。網球四大滿貫賽事女單冠軍的國際認可度,遠遠大於中國傳統優勢項目的奧運會冠軍。李娜不掩飾自己的個性,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的李娜,而不是舉國體制下被刻意保護、偽裝和神化的李娜。

今年是李娜進入職業網壇的第12個年頭,「12年一路走來很辛苦,但因為自己的努力付出,再辛苦也值得。」李娜說:「我希望更多年輕人看到(我奪冠)後,他們心裏會想『哦,有一天我可以做的比她還好』。」

脾氣火爆:曾炮轟過領導怒斥球迷

李娜不同於中國很多著名運動員,她沒有一個官方的完全「正面」的形象。她性格火爆,曾經炮轟過領導、怒斥過球迷。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在李娜身上,有太多受中國體育界主流價值體系排斥甚至反感的元素。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5年前的多哈亞運會上,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對李娜在女單和女團兩個項目上的失常表現感到氣憤,批評她「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不能頂上」。當時中國女網隊員渴望「單飛」的報導也時常見諸報端。李娜、彭帥等以單打見長的選手尤其希望獲得個性化的教練指導和賽事安排,但集體行動的中國女網國家隊顯然不可能提供這樣的條件。

2002年至2004年期間,李娜曾退出國家隊。國家隊相關教練曾以李娜身體不好來解釋她當時離隊的原因,但知情人都知道,李娜因為性格原因曾與國家隊有關領導的關係緊張。李娜並沒有參加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

在比賽現場,如果有觀眾因為說話或是走動惹怒了李娜,她會毫不客氣地向觀眾席怒吼。也常有媒體抱怨李娜很難接觸。



2011年6月4日,李娜的單打冠軍,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獎項。(Stringer: AFP / 2011 AFP)



「單飛」李娜創造輝煌

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女網「單飛」政策正式實施,李娜從此獲得了個性化的教練、服務團隊,制訂了滿足個人需求的年度參賽計劃。擺脫了體制束縛的李娜如魚得水,個人排名一路攀升。

今年早些時候,李娜與澳網冠軍失之交臂。此後她炒掉自己的老公教練姜山。請丹麥人莫滕森指導自己。李娜表示,莫滕森為她帶來心理上的蛻變,更實際的幫助則是提升了發球的品質。李娜說:「他(莫滕森)讓我學會了不能因為場上打得好,你就很興奮,打得不好就變得很懊喪。他讓我更相信自己。」發球品質提高、心理素質變好,恰恰是李娜半決賽和決賽取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