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文化承傳新思維 朱惠良推「故宮新韻」

【大紀元2011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明紐約報導)華美人文學會於6月5日下午二時在曼哈頓的會所舉辦了以「故宮的前世與今生」為題的文化講座,特邀台北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博士前來講演,她以大量的幻燈圖片系統的介紹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歷代宮廷收藏、和現代數據化展覽的現狀。她的解說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博得了聽眾席上的一陣陣掌聲。擁有一百多個座位的聽眾席上座無虛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在場的聽眾們興趣盎然。

  

據朱惠良博士介紹,中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院之一,但是現在這個博物院的總體是由北京、台北和瀋陽的故宮博物院共同組成的。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雖然藏品比北京少,但以精華中的精品而聞名於海內外。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前身是古物陳列所,它成立於中華民國建國之初。此後曾更名為北平故宮博物院,經歷了戰亂、南遷、播遷台灣等歷史過程之後,1948年曾改稱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1965年在台北市郊外雙溪建館後改稱「國立故宮博物院」。

  

朱惠良博士專攻中國藝術史,同時也涉獵中國戲曲、藝術行政與文化政策領域。她於1977 年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服務,1985年考取公費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研究所進修,1990年獲博士學位,返故宮服務並兼任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1996 年經過民選,出任立法院第三、第四屆立法委員。

  

2006年出任台北縣文化局局長。2008年重返國立故宮博物院,現任該院教育展資處處長,在負責推廣故宮的文物展覽方面不遺餘力。她巧妙的把傳統戲劇如昆劇、京劇等與故宮的文物展覽和藝術融合在一起,在故宮博物院公演的傳統歷史劇「牡丹亭」和「長生殿」等與故宮的文物展覽遙相呼應,實現了文物與戲曲的創意結合,使年幼的學童們也對中國古代文物和中華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講座結束之後,主辦單位華美人文學會的共同主席之一汪班先生向朱惠良博士頒發了紀念品。汪班先生還即興做了一首打油詩來評價這次的講座:「故宮文物在,天地日月長。」他興奮的對記者說,1948年他隨父親去台灣之後,曾經在台灣生活了十多年,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他也曾去過許多次。但是因為當時沒有人給他講解,他一直不明白那些古文物的來龍去脈。今天聽了朱惠良博士的講座之後讓他增長了很多見識。另一位共同主席何勇先生來自中國大陸,他至今還從沒有去過台北故宮博物院,他表示聽了這個講座之後今年很想去台北參觀一次。來自北京的李菲菲小姐也對記者說,這個講座很有趣,通過對故宮文物的了解使她更加喜歡中華文化。 



朱惠良博士用幻燈片展示的故宮文物





朱惠良博士用幻燈片展示的故宮文物





朱惠良博士用幻燈片展示的故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