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博覽

組圖:台古埃及文物展 科技重現王子樣貌

【大紀元2011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8日舉行開箱記者會,3項文物中以「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木乃伊」最引人注目,專家也將運用科學檢測,探究其死因,以及重現3,000年前這位埃及王子的樣貌。



黃金面具(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拉美二世之子全景(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將在12日起於中正紀念堂展出,共展出268件展品,涵蓋西元前後埃及各時期文物,其中多數來自英國伯頓博物館的埃及文物,也首創離開英國展出紀錄。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箱記者會,圖為向英國伯頓博物館商借來台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黃金面具」。(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 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箱記者會,圖為向英國伯頓博物館商借來台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蒙圖荷泰普二世神殿人型浮雕」。(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開箱3項文物包含「蒙圖荷泰普二世神殿人型浮雕」、「黃金面具」、「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木乃伊」。古埃及社會相信人死後會復活,而復活需要保存完好的軀體,因此製成木乃伊。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 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箱記者會,圖為向英國伯頓博物館商借來台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蒙圖荷泰普二世神殿人型浮雕」。(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 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箱記者會,圖為向英國伯頓博物館商借來台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黃金面具」。(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文史工作者謝哲青表示,19世紀「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木乃伊」被發現,保存狀態非常完好,當時是躺在一個女性棺材內,以為是女性屍體,直到開箱後才發現是一尊年約25歲的男性屍體,死因不明。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箱記者會,圖為向英國伯頓博物館商借來台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木乃伊」。(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木乃伊傳奇─埃及古文明特展」8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箱記者會,圖為向英國伯頓博物館商借來台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木乃伊」。(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這尊木乃伊所屬年代為西元前1295年至1186年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這時也是古埃及不再蓋金字塔,轉為神殿時代的開端。

研究人員以男子有戽斗下巴、不對稱的眼窩以及鷹勾鼻,體內充滿百里香和進口的開心果樹脂,因此認定這是當時埃及王室的臉部特徵。

至於為何會在女性棺材裡,說法眾說紛紜,有可能是當時因為戰亂,王室為了保存王室木乃伊完整,所以集中後分批重新安裝;也有傳說因有情男女生不能同在,死後只好將男女棺材互換等說法,不過未經證實。

這次國防部三軍總醫院合作,將針對木乃伊死因、潛在疾病、性別等判讀資料進行研究;並運用「序列式影像立體堆疊技術」及「二次轉換式立體渲染技術」,建構出人體三維模型,重現生前樣貌。



卡諾皮克臟器罐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卡諾皮克臟器罐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卡諾皮克臟器罐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卡諾皮克臟器罐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傑得柱(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塔克漢姆斯人形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貓木乃伊(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印何闐像(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奧塞里斯三人群像(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象牙飾板– 二個男子和聖樹(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心型護身符和串珠項鍊(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女孩木乃伊(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聖甲蟲護身符(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裝飾用腳蓋板(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聖瓶(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心型護身符和串珠項鍊(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兒童罩衫(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墓室假門(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