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七美紅龍果滋味甜 評鑑勝出

【大紀元7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28日電)澎湖縣離島七美鄉在縣府輔導下栽培紅龍果成功,7月首次收穫,其中果農呂躘栽培的紅肉紅龍果今天勇奪全國紅龍果品質評鑑甜度王,他說,要開設觀光果園,形成離島觀光特色。

為鼓勵果農生產優質紅龍果,促進紅龍果消費,增加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今天舉辦「2011年全國紅龍果品質評鑑」活動,各地51名果農秀出栽培成果。澎湖縣紅龍果產銷班長呂躘栽培的紅肉紅龍果平均甜度19.1,是所有參賽果農栽培紅、白肉紅龍果甜度最高。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畜牧科長麻麗真率同呂躘及其他產銷班員到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參加評鑑,這是澎湖縣首次參加評鑑,受到分所長陳甘澍及各縣市果農歡迎。

澎湖縣長達半年的東北季風期,鹽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離島更甚,紅龍果試種成功,縣府與農民都很高興。

麻麗真表示,縣府民國98年推動一鄉一特產,選擇在離島七美鄉推廣紅龍果,多名農民利用荒廢的農田種植紅肉紅龍果,總共3公頃,並成立產銷班。種植1年多後進入結果期,今年7月9日收穫第1批果實只有100多公斤,但農民們很高興。

她表示,七美島氣候乾燥,土地鹽分高,應是紅龍果甜度高的主因。

世居七美島的呂躘原是漁民,利用祖傳4分農地種紅龍果,他表示,原農地荒廢,看到鄰居栽種幾株紅龍果生長得不錯,於是響應縣府推廣紅龍果。

呂躘感謝縣府聘請專家學者開設有關紅龍果研習班教授紅龍果栽培技術,但他表示,紅龍果在台灣每年5月到11月可開花結果8到10次,受冬季影響,澎湖縣只能開花結果3到4次,產量自然少,在夏天成長很好,但冬季東北季風強勁,加上鹽霧,紅龍果枝條會折斷,遭鹽害處會腐爛,影響果樹生長。

看到紅龍果枝條有鹽霧,呂躘表示,只能以清水沖洗,但還是會出現潰爛,因此產量不多。

呂躘指出,七美紅龍果施用有機肥料,也不噴灑農藥,可成為島上觀光農業,他要產銷班員商議後開設觀光果園,讓到島上的遊客有採果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