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世行:中國勞動力成本升 8千萬就業流失

【大紀元2011年07月08日訊】世界銀行近日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迫使製造企業外遷,將會導致中國的約8000萬就業崗位在今後3到5年內流向非洲。但有中國學者認為,這一預測過於悲觀。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何平報道,世界銀行非洲部主任埃澤奎希利(Obiageli Ezekwesili)近日在赤道幾內亞出席「非洲聯盟峰會」時表示,援引世界銀行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動了非洲的經濟增長。但目前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增加、工資水平上漲,已經在3到5年內迫使製造業企業外遷,並將流失約8300萬到8500萬個就業崗位。

路透社日前報道說,埃澤奎希利呼籲非洲國家做好準備,以改善商業環境、吸引就業機會,因為非洲將是中國外遷企業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博士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表示,非洲國家要在3到5年內達到世界銀行所評估的勞動力競爭水平,還有一些基本的問題需要解決:

「這個情況我覺得他講的是一個大的趨勢,還需要其它很多方面的配套工作,競爭環境、投資環境,這是硬件方面的;那麼軟件方面也需要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這樣它才能夠有能力承接勞動力的轉移。雖然這是一種發展的趨勢,但是這種趨勢要轉變成真正的、現實的這種可能性,還需要其它的配套的建設。」

報道還說,世界銀行非洲部主任埃澤奎希利表示,目前非洲大陸一些國家正計劃將政府預算的10%投入農業發展,這些措施值得讚賞。但她同時也強調,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發生後,整個非洲大陸都面臨通貨膨脹的考驗,由於食品和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塞內加爾、烏干達和布基納法索等國出現了民眾抗議活動。

美國克萊蒙研究室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湯本教授認為,世界銀行有關中國約8000萬就業崗位外流的評估從另一個方面放映出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困境的擔憂:

「中國目前產業結構的問題,世界銀行的分析和觀察會出現一個陣痛。中國的產業升級能不能如期實現?軟著陸能不能如期實現?對中國本身、對中國的領導者、對中國的整個產業結構都是一個考驗。如果不能完成產業升級,那麼這一部分熟練的輕工業工人就會失業,對整個社會會帶來震盪。對社會本來存在的貧富不均,貪腐問題以及社會的穩定會形成一個新的社會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非洲原材料、能源的需求,中國已成為投資非洲的主要國家之一。而近期中東、北非,特別是利比亞出現的政局動盪,也使中國的投資面臨新的風險。湯本教授指出,目前中國與蘇丹的合作方式尤其令人關注:

「中國最近尤其和蘇丹的合作不僅是資源礦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式非常奇特。據我們所知現在蘇丹已經有了數以千計的中國的保安人員,而這個保安人員實際上是一種軍事的力量。不僅是在建立中國的經濟戰略支點,也在建立中國在當地的軍事戰略的支點。雖然它是以保安力量的名義,但是實際上將來從輕武器到重武器,它會有一個質的變化,也會帶來一種軍事力量的外移。」

報道說,世界銀行非洲部主任埃澤奎希利認為,目前非洲的經濟狀況與2008年已有所不同,如果非洲國家依靠穩定的經濟政策、改善商業環境,那麼所吸引的外部投資和就業機會將不僅來自於中國,也包括一系列新興經濟體國家。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認為,世界銀行有關中國就業崗位將流失的分析過於悲觀,中國的人口紅利局面不會在3到5年內消失。

「這樣的說法對中國而言過於悲觀,可能在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等。但是在廣大的西部地區上升的速度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快。國內還有很多的這樣的吸收新的就業崗位的新增長的機會。」

據世界銀行預測,目前非洲平均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勞動力達到1000萬人,非洲經濟在2012年和2013年的年增長率都將超過5%。

(責任編輯: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