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網絡戰爭悄悄開打 隱患威脅僅次核武

【大紀元2011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健晨編譯報導)五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最為擔心的是爆炸或者化學武器之類有形的攻擊。但現在,他們認為,網絡攻擊已成國安問題,是僅次於核威脅的第二大安全隱患。

據《CNN金錢網站》報導,本月初,前中央情報局反恐中心主任布萊克(Cofer Black)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網絡安全會議上表示:「網絡一定會成為未來衝突的一部分,無論是民族衝突,國家衝突或是恐怖主義威脅。」 「網絡將會成為未來戰爭的一部分,事實上它已經如此了。」

英特爾公司旗下的網絡安全公司邁克菲(McAfee)於8月2日表示,它剛剛發現了一個影響72個國際組織,範圍極廣的全球網絡攻擊。 受攻擊的機構包括36個企業,12個非盈利組織,22個政府組織。其中包括15個政府機構以及聯合國。

邁克菲的一位行政官員表示: 「如此大規模的網絡攻擊應該使每一個政府和組織都對自己的資料是否失密質疑。」

邁克菲安全戰略師托迪奧說: 「你不能只是安上防火牆就認為你的電腦安全了,別人會用不同的方式進入你的電腦,攻擊你的系統。」

邁克菲發現一個國家正在贊助一個網絡間諜計劃,但是該計劃還沒有牽扯到國家責任方面。儘管邁克菲已經通知受到攻擊的公司和機構,但是這些機構不想讓邁克菲公佈他們的名字。

這項計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於它影響了很多的國家和機構,而是在於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內,該計劃一直在秘密進行著。邁克菲是從黑客們的一個錯誤中下手查獲這項計劃的。該黑客們將登陸信息留在了邁克菲早在2009年破獲的控制器和命令行上。

網絡間諜已經對國家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因為一旦衝突或戰爭打響,贊助網絡間諜計劃的國家在外交,商業戰方面都先盛一籌了。

一些國家的例子已經顯示出網絡攻擊是如何降低對手的防禦能力的。

2007年9月,以色列的F15s和F16s轟炸機攻擊了敘利亞的核反應堆施工現場,但敘利亞雷達從未檢測出以色列的轟炸機,這是因為以色列黑客攻擊了敘利亞的雷達軟件,使其失靈。

最臭名昭著的例子要數名為司徒克斯(Stuxnet)的複雜蠕蟲,使得伊朗的和計劃被迫推遲。這種可能加載到系統拇指驅動器的蠕蟲,發出命令使得伊朗核設施的離心機失控,並最終摧毀了它。該程序發生時,司徒克斯使得所有的讀數顯示正常,迷惑了伊朗的工程師。

布萊克先生表示: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你以後也可以引用我的話,司徒克斯攻擊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的『盧比肯』(Rubicon),對國家資源的物理破壞是巨大的。」

這可能不僅僅是國家贊助這種網絡間諜行為,布萊克表示「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物理攻擊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瓦解,但該集團發動網絡攻擊的潛力將對我們的國家資源造成嚴重破壞。

他表示: 「『基地』組織將會把重點轉為網絡攻擊。」

儘管其它的國家不是因為恐懼美國的回應而對我們進行攻擊,但是恐怖分子會毫不猶豫,這是一個擔心。因為我們的政府還遠遠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這樣的事件。

布萊克面對著8,500名黑客和安全專家表示: 「像9•11之前恐怖威脅,我們的領導者們從未想過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在指望著你們,網絡戰爭就是你們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