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911十週年特別報導:五角大樓紀念園

【大紀元8月26日訊】(美國之音華盛頓報導) 在911美國被恐怖襲擊十週年紀念日的前夕,美國之音走進五角大樓911紀念園,從當時的生還者口中回想911事件。美國之音也採訪了專家學者,來分析美中關係在911前後有甚麼轉變。

五角大樓911紀念園在2008年9月11號開放,是美國國家級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紀念場所。

紀念園位於五角大樓西南側,184張懸臂式不銹鋼長凳,紀念184個遇難者。走入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由不同年齡的小朋友所畫的圖片、共同集合所成的拼布掛圖。“記憶,讓我們團結。”這個禮拜室,為任職於五角大樓的軍官、文人、與訪客,提供宗教支柱。

還有一個房間(reflection room),讓人安靜思考、追悼。正前方的牌子上是遇難者的名字。牆壁上寫著:他們永垂不朽,年華不變。日昇、日落,他們永遠被懷念。

美國之音張蓉湘陸軍上校柴德里斯

10年前9月11號的上午9點37分,一架被恐怖份子劫持的飛機撞擊五角大樓,擊中陸軍上校柴德里斯的辦公室,帶走26個同事的生命。柴德里斯回想著當時的情景,他說,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雖然死亡,反恐戰爭卻未結束。

柴德里斯說:“911事件讓我們瞭解到:許多人痛恨美國,會盡一切力量殺害我們。我們不能鬆懈,必須繼續警戒,隨時做好準備,確定911不會再發生。”

美國之音張蓉湘華裔工程師金榮基

任職於美國國防部的華裔工程師金榮基告訴美國之音:“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是命運嘛?我因此感謝生命、努力過著每一天的生活。911事件讓我思考:服務他人的真正意義。”

911之後美中加強合作反恐,雙方放下EP3墜機事件之後的外交摩擦,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致函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表示中國願意協助美國反恐;而台灣政府也捐款協助興建911紀念園。美國之音為此訪問一些美國專家學者,評論911前後美中關係的轉變。

華盛頓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美國之音:“當然地,美國對中國的語調出現轉變。美中的共同利益加大,美國希望加強跟中國的合作。小布什總統在競選時期把中國稱為“戰略競爭者”,但這個用語在小布什上任以及911事件之後,已經不再出現。”

美國之音前美國副總統切尼的亞洲事務顧問葉望輝(資料照片)

前美國副總統切尼的亞洲事務顧問葉望輝回想911當天在白宮緊急撤離的痛苦回憶。葉望輝目前擔任華府國際諮詢公司總裁。

葉望輝告訴美國之音:“小布什總統原先的戰略競爭政策出現了改變–許多人在EP3墜機事件之後,對中國的負面印象雖然還是記憶猶新;但是,911改變了一切,包括美國追求跟中國廣泛的戰略合作, 不再強調小布什上台初期美中的分歧。10年過去了,我們必須自問,美中戰略合作的效果如何?美國所投注的時間與精力值得嗎?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責任編輯:李平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