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

鄱陽湖水位創60年新低 「瘦身」超95%

【大紀元2012年01月09日訊】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已連續兩年在5月出現乾涸。1月6日,鄱陽湖核心的都昌段水位跌至7.95米的60年以來新低,只及60年來同一天平均水位的53%,導致都昌縣城鎮12萬居民飲水困難。

新華社引述都昌水文站數字,鄱陽湖都昌段水位在1月6日退至7.95米,跌破1952年有實測水文數據以來的歷史最低水位7.99米(2009年2月2日),而且還會持續下降,對經濟和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去年春夏江西大旱,鄱陽湖水面積在當年5月縮至有記錄以來同月分最小,今年再受嚴重乾旱之苦,鄱陽湖提早遇極枯水期,5日時,湖區水體面積萎縮「瘦身」至183平方公里,不足豐水期的5%。而受到長江九江段水位降低影響,江西境內五河支流來水銳減,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

從中國網站的視頻所見,江西省新建的南磯鄉,湖水已經乾涸,死魚在龜裂的湖底隨處可見;部份湖底則長滿柴草,原來在水上的船隻都擱淺在荒草上,令漁民生計大受影響。

進入鄱陽湖保護區大湖池區域,進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枯草。往日被水覆蓋的湖區,已可以開車進入。

而鄱陽湖都昌印山附近水域,由於水位下降,湖底已出現大面積乾裂,不少螺螄、河蚌等水生動物死亡,大批漁船擱淺在乾涸的湖床上。都昌縣居民金玲玲:這幾天我們家裏的自來水經常是打開的,但是都放不了水。農民張進寶:像我們這邊田裡的小麥、油菜、一些冬季農作物都很難種下去。

據鄱陽湖都昌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鄱陽湖水位還在持續緩慢下降,對沿湖城鎮居民生活生產用水、航運、候鳥越冬等造成嚴重影響。

據悉,鄱陽湖水位屢創新低,除小雨乾旱等自然因素外,人為肆意開發更是主凶,有關部門保守估計,已有上萬畝鄱陽湖水域被侵佔,江西省科學院鄱陽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華更表示,都昌縣不僅劈山、圍湖打造商業樓盤,更將建築垃圾填入乾涸的鄱陽湖湖床上,讓處於低枯狀態的鄱陽湖雪上加霜。

據百度介紹,鄱陽湖彙集贛江、修水、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50~70公里,北部狹窄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里。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