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88災後/原鄉重建 姚瑪麗回歸傳統人文

【大紀元2012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2009年8月8日前,高雄市茂林區是國內知名賞蝶祕境。遊客來到茂林,除登山賞景、溯溪戲水,更不能少的是造訪多納野溪溫泉,一探魯凱石板屋風情。88風災重創後,多納溫泉深埋在山石下,不復源源泉湧。但面對家園重創、遊客止步的窘境,部落族人不曾絕望頹喪。歷經3年多重建,山間村民藉著希望與文化的力量,和山野一起重生,展開災後原鄉新生活。

在88風災前,與其他魯凱部落婦女一樣,姚瑪莉只是位平凡而勤勞的家庭主婦,喜愛傳統手藝的她,在家事忙完後,便到社區發展協會學皮雕;孩子上學後,隨之進到校園當志工,優游在家庭、學校與社區之間。

隨著多納聲名遠播,泡泉遊客接踵而至,伶俐勤奮的姚瑪莉更閒不下來,熱情開朗、喜愛勞動的她在親友鼓勵下,加入民宿經營行列。每到假日客人入住,款待食宿、迎來送往,在忙碌步調之間,她還不忘抽空到溫泉、餐廳打零工,甚至參與勞委會所辦理的「多元就業方案」婦女才藝班,學習珠繡手藝。對姚瑪莉而言,勞動與學習是最大的快樂泉源,因為生活在自己的部落裡,有家人鄰里為伴,一切的擁有讓她感到滿足。

風災重創家園後,溫泉毀了,遊客沒了,生計也跟著無著。姚瑪莉的民宿被迫結束營業,一度安置異地的她待路橋修復後,隨族人返鄉重建家園。在此期間,她曾幾度陪著友人回到已毀故園,播下玉米種子,朋友面對萌芽出土的玉米株,情不自禁放聲大哭,她當下告訴自己:一定要與大家勇敢攜手走向未來。

在重建1年後,姚瑪莉每週四在營造協會擔任老人關懷據點輔導員,後來又遞補「進用人力」職缺,在國小擔任母語教師。此後,她積極參與社區文化重建工作,並參加旗美社區大學各類基礎課程與觀摩,從中蓄積服務鄉人的能量與經驗。

就在關懷陪伴長者、為老人家送餐的日常接觸中,姚瑪莉得知長輩心中的牽掛與遺憾--傳統編織文化無由傳續、恐將失傳。感傷觸動之際,當下她即期許自己擔起文化傳承的工作。此後,姚瑪莉在協會及朋友的鼓勵支持下,走入部落,尋找並探訪部落耆老,邀請前輩開課傳授部落婦女及青少年傳統編織工藝,而她理所當然地成為最佳助教。

為期3年的「婦女基礎傳統手工編織培訓計畫」,在姚瑪莉的努力推動及號召下,熱烈上路且展現豐碩成果。取用山上月桃作為素材,編織座墊、蓆子及網袋等日常用物,不僅傳續了前人愛物惜物的傳統;就地取材、取之自然,更符合環保觀念。由生澀而熟練、從分階段基礎學習到成品的完成,大家在歡樂交流中找到了自信與希望,也在滿足於成果的驚喜中,體會到部落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

姚瑪莉說,是希望與文化的力量幫助族人揮別風雨的陰霾。未來不管自己是否仍為「進用人力」,耕耘文化傳承的路她將會一直走下去。◇

(責任編輯: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