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奧巴馬溫家寶柬埔寨會晤 美中角力東盟峰會

【大紀元2012年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董韻綜合報導)11月20日,柬埔寨首都舉行的東盟峰會進入最後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當天舉行會晤。這是奧巴馬成功連任與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後美中第一次高峰會。

奧巴馬自17~20日進行其大選後的首次出國訪問。泰國、緬甸和柬埔寨等東南亞3國訪問中,緬甸被外界視為一個最大的亮點。緬甸剛剛開始民主改革。奧巴馬此次出國訪問,被外界認為向中共發出明確的信號,美國重返亞洲並抗衡中共,從本質上是自由世界和非自由世界之間進行較量。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奧巴馬總統本次的亞太之行,與其「重返亞太」的策略,都是要重新平衡美中在亞洲的勢力。

奧溫會晤 奧巴馬強調美中對全球經濟發展負有責任

奧巴馬在會晤中表示,美中兩個大國「共同建立一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清晰規範是非常重要的,這將增進全球的繁榮和發展。」奧巴馬強調,美國和中國負有特別的責任,向世界指出一條經濟持續增長和平衡增長的道路。

中共總理溫家寶說,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他表示,中美會「繼續合作,並加強對話機制。」採取措施,「解決分歧」。

但是,很多分析認為,溫家寶並不能代表中共做出承諾。從過去來看,中共在南中國海等問題上沒有遵守國際規則。

東盟同美國發佈聯合聲明 中國未參加

週二在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之後,東盟同美國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東盟國家領導人表示,他們同意美國對海上航線問題的擔憂,也認為有必要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制定一份區域行為準則,並加深東盟同美國的海上合作。中國沒有參與此次會晤。

之前,東盟峰會東道主柬埔寨總理洪森發佈一份聲明說,東盟已同意不將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領土爭端問題國際化。

但是,菲律賓立即表示抗議,表示菲律賓和至少另外一個國家不是這樣理解的。菲律賓外長羅薩里奧(AlbertF‧Del Rosario)還說,在認為有必要時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是菲律賓的固有權利。

中國一直表示,南海主權爭議問題,進行雙邊解決。美國主張多邊解決。菲律賓、越南等南海周邊國家表示希望美國介入,解決糾紛,和保證該地區的和平。

美國試圖協調糾紛 奧巴馬擴大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說,美國贊成達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適用於捲入爭端的各國,而不是與中國之間一對一的糾紛。

羅茲說:「美國認為,任何解決方案必須符合國際法,以保持貿易的自由流通,這個原則不僅對於該區域的各國很重要,而且對全世界都是重要的,」

羅茲說:「美國在中國南海不是一個索賠人,但我們在那裏有重大的利益,因為那裏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角色」。

「自由世界與非自由世界的較量」奧巴馬亞太行推動民主 抗衡中共

美國總統奧巴馬東亞三國行中對緬甸的6小時旋風訪問是最大亮點。外媒認為,推進民主進程和抗衡中共是奧巴馬此次緬甸之行的最顯著意義。

《德國之聲》引述《法蘭克福匯報》說:「過去數年裡,緬甸演變成了中國的一個衛星國。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緬甸的鄰國們也更願意看到這個國家能推行一種平衡的外交政策。奧巴馬此行中鼓勵東道主繼續改革,這也是正確的。一個真正的緬甸也將是抵制北京過於強大影響力的一種保障。中共領導人喜歡的畢竟是獨裁者。」

奧地利《新聞報》也指出,「對奧巴馬而言,緬甸是其外交主要工程上的一個重要構件:遏制中共。若能使緬甸長期脫離北京的勢力範圍,將是一個真正的外交成果。」

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一篇署名文章指出,奧巴馬對緬甸當局致力於讓民眾獲得更多自由表達敬意,這其實也是向中共發出的一個信號:

「很長時期以來,圍繞對中共在東南亞地區的潛在擴張的爭議已促使從越南到日本的某些國家再度更多地把目光移向美國……除所有經濟和實力政治利益外,它所涉及的其實是自由世界和非自由世界之間的衝突。恰恰是在中國的周邊地區,這一點特別明顯。儘管他們(例如越南),都不是純粹的民主制國家,甚至還保持著威權政府,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依然更信任那個自由的美利堅超級大國,而非那個專制的大中國。」

奧巴馬此次訪問緬甸還向其提供1.7億美元的援助,訪問前夕,美國取消了大多數針對緬甸貨物的進口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