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白菜價賤傷農 愛心幫助杯水車薪

【大紀元2012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岳青綜合報導)今年以來,蘿蔔、芹菜、大白菜、山楂等多種農產品滯銷賤賣。山東等地的大白菜曝出「六七分錢沒人買,只能爛地裡」的消息。然而,細心的市民發現,這白菜到了飯桌上,價格並不「白菜」。

眼下,山東多地大白菜,田間地頭的收購價每斤只有六七分錢,這點錢,還不夠農民僱人收穫裝車的成本,很多農民只好任憑菜爛在地裡。

在武漢白沙洲大市場採購的中商平價採購員說,不可能到山東採購大白菜,運費遠遠高於成本價,所以,武漢市場裡幾乎找不到山東大白菜。

據悉,現在不少種植戶都不論斤兩賣大白菜,一畝地1500元成本,能收回來就行,隨便你拉。超市裡,大白菜的價格就不那麼便宜了。昨天,多家超市裡,大白菜的零售價格一斤在六毛到七毛錢。超市買手介紹,除開運費、人工費用等,超市裡的大白菜要講看相。

現在每個環節都熱衷於給大菜「扒皮」,有時候一扒就是好幾層菜葉,大白菜一般要經過一級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終端等環節走上市民餐桌,在批發市場重10餘斤的大白菜,最後在超市就變成五六斤,價格也翻好倍了。越扒皮越可以賣出高價。「我的菜剝得只剩下芯子了,蠻嫩,價格肯定高些啊。」武漢漢口後湖同鑫集貿市場裡的菜販說。

「愛心」不解決根本問題

還有很多菜農的大白菜仍長在地裡,無人問津。眼看天氣越來越冷,不少菜農心急如焚。菜賤傷農的消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微博上,不少熱心人紛紛打探,怎麼才能幫菜農。

近年來,白菜經常滯銷,也有愛心人士組織購買。例:山東濱州醫學院和幾個飯店都開著自己的愛心卡車,來購買滯銷白菜。2012年11月22日,鄭州一家愛心企業出資在河南濮陽購買了10萬斤滯銷白菜,組織愛心車輛運輸,22日起免費向市民發放4天。但「愛心」對於絕大多數農民來說仍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為何田間菜價賤

今年入秋以來,各地頻傳農產品價格大跌以至於農民賣不掉產品的信息,從白菜到胡蘿蔔到紅薯再到蘋果,都出現了價格遠低於去年同期且銷路不暢的現象。比如,山東德州的大白菜,田間地頭的收購價每斤最低只有8分錢,這點錢,還不夠農民僱人收穫裝車的成本,很多農民只好就任憑菜品爛在地裡。但是,收購的超低價並沒有轉化到城市居民菜籃子的低價,距離德州僅100多公里的濟南,菜市場的白菜零售價高達每斤0.5元。其他各種蔬菜的價格也無不如此。

從田間到市場有7倍的價差,收購商說自己沒賺錢,運輸商說自己省吃儉用還不如去打工,批發商說利潤薄得不想幹,小販說賣菜就是苦力錢。那麼,中間那麼大的差價,到底跑哪裏去了呢?

是繁雜的固定費用。收購商的人工費用漲得很厲害。在運輸環節,汽油費和過路費是兩道大壩,成本根本就沒法省下來。菜品進入城市後,批發商也要僱傭人力,成本同樣不低。菜品進入商超後,商家的固定資產折舊和其他綜合成本又吞噬了表面的利潤。至於小攤販,入菜場也要交價格不菲的攤位費,再去掉菜品損耗,確實沒甚麼利潤。

回顧上述環節,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人力成本省不掉,抬高菜價的罪魁禍首是汽油費、過路費、店舖租金。汽油費是兩大國有石油公司的利潤,過路費也主要歸國有單位,至於房租,本質是土地出讓成本高企,而土地出讓金仍歸國家所有。所以,歸根結底,是國有企業的運轉導致菜價居高不下。這架機器是一個龐雜的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暫時看不到解決的辦法,所以,即便田間菜價賤如水,飯桌菜價仍然貴如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