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大紀元

遊民政策有變化 節儉孝順不可丟

【大紀元2012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岳洛杉磯報導)幫幫忙基金會義工將於12月24日到洛杉磯市區的遊民中心派送衣物和食品,呼籲市民捐贈和參與當天的活動。另外從12月1日起,遊民中心最長居住時間縮短為90天。

  

當天估計會有450名左右的遊民來過夜,義工們將為其準備聖誕晚餐,並呼籲市民與公司能夠支援響應,捐贈大衣、厚襪、圍巾,內褲、牙膏和牙刷等物品,讓在寒風中尋找溫暖的人們能有力氣多支撐久一些,等候景氣的到來。

政策有變 鼓勵再就業

據幫幫忙提供的資訊,市區的遊民中心現在由Volunteer Of America接管,政策也隨之變化,將居住時間縮短至最長90天。此前沒有時間限制,然而前面一家管理機構已彈盡糧絕申請破產。

  

會長鮑潘曉黛(Tina Bow)表示,此舉目地是激勵遊民從新站起來,鼓勵他們盡快再就業。因此她建議市民在捐贈衣物時,可以捐贈一些適合上班穿的,有助於遊民面試和工作。

  

她認識一位經理,此前也是遊民。當時女兒還小,依據法律規定,母女必須分開居住,女兒由政府代為撫養。這位女士非常難過,下決心振奮起來,結果很快找到新的工作,並提升為部門經理。

每個人都有成為遊民的可能

除了在假日關心遊民外,鮑潘曉黛認為大家更有必要想一想這些人為何成為遊民。她在發放活動中見到很多年輕遊民,向他們詳細了解淪為遊民的過程。

  

曾有一位華人女士,因和丈夫感情不合,負氣出走,因沒有積蓄很快無家可歸成為遊民。還有的是因為突然被公司解僱,或者生病住院欠了太多債,無力供房祖,從而被房東或銀行趕出來。鮑潘曉黛發現每個人都有成為遊民的可能,因為人生無常,每個人可能都會面臨感情或疾病等問題。

傳統美德不可丟

作為華人,鮑潘曉黛認為,我們的傳統美德絕不可丟,比如節儉和孝順。

  

大部分成為遊民的人都是因為平時花錢大手大腳,也不積蓄,遭逢變故,便無家可歸。本來節儉是中國人的習慣,但她發現在美國的一些第二代、三代的華裔年輕人不再節儉,也成了月光一族,她認為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險的。

  

鮑潘曉黛還發現有些老年遊民的兒女生活條件不錯,但嫌棄老人怕給自己丟臉,不接他們回家,節假日都不去探望。

  

美國有很多好東西值得我們學習,諸如尊重生命、民主、自由等等,但我們不要沒有學到對方的好東西,卻把自己本來的美德或好習慣丟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