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文物

《優尚生活》山西剪紙

【大紀元2012年02月23日訊】灰色的山西窯洞,可以說是其貌不揚,也許是這樣,山西的民間剪紙藝術,在紅紙上鏤空的花樣,不單只是鮮綴了黃色土丘上的窯洞,剪紙上所反映的歲時節令、居住、服飾、誕生成年、婚葬、壽筵,也同時訴說著民間生活的情節。剪紙蘊含著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質,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形狀來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緻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新年,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願新媳婦善於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在剪紙藝術中,有一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腳老太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之名號;是媒體所稱的「剪紙大師」、「剪紙藝術大師」。她的名字叫庫淑蘭。

她的剪紙,既古老、又創新。就古老一面來看,她的創作無論形式與內容都脫離不開傳統民間文化;創新的一面,則是她自己創出來了一個新手法──彩色剪貼,並且用剪紙作品來表現她那純真、直率的內心世界。庫淑蘭在創作時,從不打草稿,隨手剪、隨手貼,但其構圖、造型和絢麗又統一的色彩運用,總是如有神助。

庫淑蘭在創作時,都會即興說唱,一邊剪一邊唱著民謠。因此,她的剪貼畫是畫中有歌、歌中有畫,她的創作過程是一種動態的立體藝術。

庫淑蘭曾吟唱她自己的一生:「黑了明了,陰了晴了,吃了飽了,活了老了。」簡簡單單的16 個字,充份顯現她平凡話語中的不平凡人生智慧。

相關報道: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2/2/21/n3518304.htm

<天下宅第>山西──窯洞民居

轉載香港《優尚生活》第二十六期

(責任編輯:澹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