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與人為善 做得開心 伍權碩36年如一日

【大紀元2012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安雯紐約報導)從2010年3月1日上任到 2012年3月1日的卸任在即,中華公所主席伍權碩上任兩年期間的大手筆之一,當是在華埠哥倫布公園豎立國父銅像一事。2011年11月12日為國父孫中山誕辰145周年紀念日,恰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當日天公作美,紐約萬里晴空,華埠哥倫布公園內人潮匯聚,孫中山銅像揭幕典禮正於此隆重舉行,人們都想爭先見證這意義深遠的歷史一刻。

從於臺灣製作銅像,運抵紐約,到在紐約打造銅像底座,直至最後順利竣工,整尊孫中山銅像製作時間只用了9個月,在建築行家們的眼裡堪稱一個奇蹟。「為了趕在國父生日當日進行銅像揭幕典禮,大家都爭分奪秒,不辭勞苦地付出。」中華公所主席伍權碩可謂此次國父銅像得以順利奠基豎立的策劃推手,這也是他上任兩年期間執政的大手筆之作。



2011年11月12日為國父孫中山誕辰145周年紀念日,恰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孫中山銅像揭幕典禮正於此隆重舉行。(攝影:蔡溶/大紀元)

做事盡心盡力

「做什麼事情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好。」伍權碩表示,去年正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同時也是孫中山壽辰之日,豎立銅像意義重大。但是從銅像製作到最後完工,有經驗的建築師說沒有一年是絕對做不成的,現在要在9個月時間全部完成,期間還要向公園局、交通局申請批准,那時他本人每天幾乎都往市政府跑,為的就是趕在國父生日當日給銅像揭幕,錯過一天就沒有意義了。伍權碩說,這些看似很容易,其中困難一般人難以想像,參與者才知道。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高振群表示,去年是中華民國建國100周年,中華公所特別成立了慶祝委員會,舉辦了80多項活動,其中最有意義的就是將華僑們多年想建孫中山塑像的夙願變成現實。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推崇三民主義是僑社所認同的理念,因此得到所有僑社的支持,沒有反對的聲音。支持國父,也就是支持國父創立的中華民國,支持自由、民主、均富的理念。

伍權碩介紹﹐,四片大理石的底座連同金箔、人工等整個造價估計要美金10萬元,結果僑界各方捐款有12萬元之多。其中雲吞食品公司李可星一次就捐款3萬元,康少華、Jimmy Wang兩位建築師負責打造銅像底座,分文不取。另外磐石建設工程公司的George Hsu負責處理海關運費事宜及四片花崗岩和墓碑名句,趙麗池負責挑選墓碑公司,都是義務付出。為了感謝這些善心人士的義舉,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父銅像揭幕典禮上,他將鑲有價值2千多元的黃金獎牌頒發給他們,特此感謝。

除了在哥倫布公園豎立國父銅像外,在百年雙十節建國日和元旦之日於中華公所門前升中華民國國旗,奏中華民國國歌也是伍權碩主席上任後的先河創舉。中華公所大門外,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中華民國國歌聲中緩緩升起,直至中華大樓頂樓旗杆上,目睹此情此景,許多圍觀僑領及民眾激動不已,西人遊客也被吸引駐足觀看。「這不僅是一個值得國人紀念的日子,也是一個讓西方人了解中華民國歷史的好機會。」伍權碩說。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上任兩年,伍權碩對自己中華公所主席工作的評價是盡最大努力做到自己的本分,與人為善,從不樹敵。這幾個字也許說似容易,但做起來就難多了。表面上給人感覺一臉和氣,淳樸憨厚的伍主席在2010年3月1日上任的頭一天就遇到了棘手問題。

就職典禮當天,伍權碩說,貴賓座上無端出現了一個給達賴喇嘛代表留位的字條,有人看到就找他的麻煩,要「抗議示威」云云。他不得不直接致電中共領館交涉,最後該事得到平息。10多天後,中華公所下屬一僑團在喜萬年酒樓賀歲,並邀請兩岸官員赴會,大會奏完美國國歌後卻突然奏起中共的《義勇軍進行曲》,獲邀赴會的伍權碩與其他經文處官員、傳統僑團領袖隨即退席。

不過,中華公所與中華民國100年的關係雖歷多次劫難,始終不離不棄。中華公所歷屆主席都是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治國理念與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的堅定不移的支持者,伍權碩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忠愛與捍衛從許多事情中可見一斑。

讓人對伍權碩留下深刻印象的時刻,當屬去年經文處慶祝雙十節演講,2011年雙十節慶祝會沒有奏國歌,伍權碩演講完畢帶領現場觀眾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之口號,將現場氣氛帶入高潮。「好厲害!」當場有僑胞大聲附和叫好。

待人誠實忠信

「在工作中難免會與人有不同意見,但抱著寬容,與人為善的態度,就能解開心結。」剛走馬上任時,伍權碩曾經因為幫助一對落難父子反被責備,對此,伍權碩毫不動心、依然善待對方,並說「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儘管提」,最後對方真心誠意的向他道歉時,他哈哈一笑說:「我早就忘記了。」

伍權碩認為,做善事對得起自己良心就行,量力而為,並不求回報。伍太太說,伍權碩的胸襟寬廣,從不因小事影響情緒,樂於助人已成為一種習慣。

上任第一年基本上還平順,前六個月是熱身期,主要是和政府官員建立關係,互動溝通。到處拜訪市政府官員,提高他們對華人的重視程度。「中華公所的作用就是幫助華人和美國主流社會搭建橋梁,當華人的傳聲筒。」

從紐約市長彭博親臨伍權碩就職典禮以及龍年過年到中華公所向華人拜年,可以看出伍權碩和美國政府官員保持的良好互動關係。紐約市長參加「華埠市長」的就職典禮,到中華公所親自向新一任主席道賀,這在中華公所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象徵著美國主流社會對中華公所的認同。「這說明華人選票力量不容忽視,現在許多政客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開始重視華裔選票,大選期間凡是華人支持的政客基本上都贏了。」伍主席自豪地說。



從紐約市長彭博龍年過年到中華公所向華人拜年,象徵著美國主流社會對中華公所的認同。(攝影:蔡溶/大紀元)

和官員互動溝通,遇到問題時也可化解糾紛。當華僑學校遭到家長投訴教育局,稱其是課後班而不屬正規學校、營業執照有問題時,州參議員史葛靜(Daniel Squadron)挺身而出,為華僑學校當面辯解,並要求四位教育局調查員直接到他辦公室交涉。他說,華僑學校是有著一百年歷史的正規中文學校,授課時間為下午3點到6點,多年來他本人就是最好的見證人。

奉獻僑社 36年如一日

服務於僑社36年,伍權碩回憶道,幼時因媽媽用移民美國的父親寄來的錢買了塊地,被劃分成地主成分。有一次他讓媽媽燒飯,村中民兵看到他家煙囪冒煙就到他家把稀飯倒了,並要他跪石頭。四歲時,他隨母親離開廣東臺山老家,定居香港。當年在火車站因他的通行證上有「地主成分不得離港」的標誌,受到軍人阻攔,他就使勁哭,最後軍人網開一面,在開車前最後兩分鍾為其放行。19歲在父親的申請下移民美國,27歲加入協勝公會,第二年任華埠共和黨主席,首次成為僑領。29歲任伍胥山公所主席,31歲任協勝公會主席,後任寧陽會館主席,一直到今天的中華公所主席,服務僑胞。當年那個軍人的一個善念,成就了今天的伍權碩,同時也造福了更多在美僑胞。

來美後,伍權碩在大學主修會計專業,成為了一名會計,後因生意下滑,他就跟開衣廠的姐夫一起轉做肉食批發生意,早上負責接單出單工作,期間如需要還要負責運貨扛貨。一個一直和數字打交道的白領階級一下子轉入做勞力,雖然一開始伍權碩不太適應,但卻就此練就了一身肌肉,不錯的經濟收益讓他一幹就是30多年。即使如今當上了中華公所主席,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凌晨3點半起床,4點半出門,如果天氣不好,還會更早。在紐約很多人知道伍權碩在僑社工作多年,卻不知道他是義工,30多年來,他養家,供應三個孩子上學全是靠著這份肉食批發的工作。早上做完兩個小時的工後,伍權碩8點多又開車到中華公所全職工作到下午5、6點鍾,週末肉食批發工作休假,中華公所主席工作卻要持續,有時加班加點7天都做不完。

有人曾問他:「你怎麼這麼傻,工作量這麼大,這麼少薪水,你來這裡幹什麼?」伍權碩用「做得開心」四個字來回答。他說自己就是喜歡僑社工作,一做起來就停不下,有朋友就開心,不因小事影響自己的情緒,從不樹敵,即使意見不同,可溝通想出折中辦法就好,不需要爭名也不需要爭利,所以能開心地堅持到如今。華埠家長責任很重大,伍權碩說:「要別人尊敬你,你首先要尊敬人家。」

至於卸任後的生活規劃﹐伍權碩笑著說「還會在寧陽會館和協勝公會﹐這裡是我的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