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中興新村文化創意與高等研究園區展望

創意等待奇蹟--中興新村文化創意與高等研究園區的展望

【大紀元2012年03月17日訊】中興新村位於南投縣南投市,為臺灣第一個完全依照都市計劃建造起來的社區,為臺灣省政府的所在地。自第四次修憲凍結臺灣省自治,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組織精簡而裁減大量公務員後,中興新村即因人口逐日外移而繁華榮景不再,大量的公家建築、官舍因而閒置。

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關於中興新村之再造,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規劃,係以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區為其中心,2004年先行規劃藝術村,2006年5月開始有藝術家進駐創作,2007年行政院中興新村再發展計畫推動小組則將中興新村規劃為北區「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園區」、中區「優質渡假型生活園區」、南區「培訓研習會議園區」,鼓勵非政府團體的進駐。

中國國民黨對於中興新村之再造,則原有不同的想像,馬英九在競選第12任總統期間,曾提出愛臺12項建設政見,其中有兩項與中興新村有關:一為發展中部高科技產業新聚落,推動產業園區及新世代研究型園區建設,強化產學合作網路,並發展具特色之國際村,就此則同時重新檢視及改善中部地區交通網路服務水準,以提高產業與研發聚落之強度及綜效;另一則為都市及工業區之更新,當中特別指出,將在基隆、臺北、中興新村以及高雄市推動都會區的再造計畫,活化各區功能。

2008年5月,馬英九出任第12任總統,廢棄了民進黨原先的方案,中興新村的再造改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持,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進行研究,而以中興新村作為中科第5期工程之研發園區為其原始構想,但因文化界憂心支援科學技術產業之開發方案將會破壞中興新村的歷史意象和文化地景,基於平衡的考慮,民進黨時代的政策思維乃又被找了回來,因而形成當前以「中興新村文化創意與高等研究園區」所呈現的計畫面貌。

以下則單就中興新村在文化創意園區面向的發展前景提出幾點意見:

一、高等園區當前發展構面

高等園區座落於臺灣省政府所在地,臺灣省政資料館保存了臺灣省政最為完整的檔案與史料,園區範圍內又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加以本身就是臺灣第一個現代造鎮計畫,因此園區的開發應注意文化資產之保存與利用,豐富其與臺灣歷史文化與地方自治關係的聯結,不僅如此,南投縣尚有臺灣最為複雜的族群關係,是西部平埔各族最後遷徙的去處,亦為泰雅、布農、邵和客家、福佬各族聚居之所。在本地發展文創產業和文創產品,一定要好好利用本地豐富而無可取代的歷史、民族與文化素材,這是在本地設置文創園區最能說服國人的理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和臺灣省政資料館裡的諸多收藏,則應當一一進行數位典藏,並且為滿足現代人使用新興媒介的習慣,還應當與視聽產品合作,以增加海內外人士對於臺灣的認識。

二、文創產業發展與建議構面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於2010年通過實施後,將文創產業明確界定,分成15類,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視覺傳達設計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產業、數位內容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和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產業等,文創園區,也就是〈文創法〉中所說的文化產業聚落之經營,對於需要大量資本投資和生產基地的文創產業比較有幫助,像文化資產應用、工藝、建築設計、創意生活、電影或電視片場等,但對於創意本身可能幚助就不大。

創意需要環境的刺激,特別需要有豐富的文化活動或互動提供靈感的養分,有時候還需要有專業的創意學或者不同文化表現型態的美學訓練,在這方面,中興新村的條件就遠遠不如都會區如臺中、臺北、高雄。〈文創法〉第七條規定政府應捐資成立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該機構性質類似於工業技術研究院,功能當主要在市場的研究發展和開拓行銷,至少未來地點就可以設立在中興新村高等園區裡,不過我也懷疑,中興新村到桃園機場並不十分方便,臺中清泉崗機場的國際航線亦不多,如果交通條件不改善,究竟該如何吸引優秀市場行銷人才進駐?

關於政府的角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盛治仁主持下的《夢想家》劇作耗資兩億元的事件,說明主政者把國家文化建設和政府政策的文化宣傳行銷混淆了,因為這個活動並未廣為人知和對於臺灣相關的表演團體給予栽培和參與的機會。將文創產業的主管機關明定為文建會,把目前散落在各部會的事權統一起來,乃值得稱道,但我們也要提醒,文建會的文化建設工作目標在於落實文化公民權,文化產業的目標卻是企業的利潤,主事者在政策上的平衡與拿捏乃相當重要。

我認為目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應已足夠,甚至應該調整,文化官員對於文化產業政策的外行領導才是災難。文化政策和文化產業政策的決策應該更強調官民的協力,讓經費補助或國家發展基金投資的決定和課責機制更加透明化和公正公平。政府應當更多地從事政策上的引導,建立獎勵、輔導、租稅優惠和文化採購評審制度,這遠比就單一個案亂撒錢亂補助更有效益。我們期待從高等園區的推出開始,文創業者與管理當局能形成一對話與共同管理的平台,其效果將遠比由政府主導政策或分配預算來得好。就此而言,文創院的角色則值得期待。

三、高等研究園區與文化創意園區結合的可能評估

高等研究園區的弱勢在於交通問題,臺灣本地人要特地從臺灣高速鐵路或臺灣鐵路的臺中站來到南投,坐車有一段距離,除非自己開車由第二高速公路直趨南投。對臺灣本地人而言,以包裹式的旅遊規劃到南投進行數日的觀光旅行,是最合乎經濟效益的玩法,因此,如果文創園區能夠成為南投的賣點,使臺灣觀光客願意多呆幾天,在這裡參觀和採購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紀念性文化產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外地的觀光客情形就有所不同,日月潭可能就是他們被旅行社安排來到南投的最大理由,他們只要來臺灣,就一定會來南投,路過中興新村。在外國或中國大陸觀光客身上,鐵路交通的不便反而又成為南投的優勢,因為他們必須隨遊覽車活動,一定會來南投,而且必定要住上一晚,因而有好的文化創意產品在當地推出,一定有足夠的時間能吸引他們的目光。高等園區與文創商機聯結的根本問題不在於文創產品好不好?在於南投先天的旅遊條件已經穩住了一定的觀光客源,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再把人才吸引到高等園區來居住和工作。

四、科技文創的發展評估

高等園區以中科第5期定位,則我們關心高等園區裡的文創產業怎麼和中科的產業特性結合。如以新竹科學園區發展模式而論,其成功的奧祕在於竹科進駐的科技大廠,能夠從周邊的大學取得源源不絕的研發成果和高級勞動力供應,這就大大地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而達到了產業聚落的效果。

中科5期如果要發展數位科技文創,如視覺傳達設計產業、數位內容產業等,則亦應有相關的大學科系座落在當地,學校教育內容並能符合產業界的人力需求。我本身對這個區塊則審慎樂觀,以南投週邊大學而論,僅有南開科技大學有文化創意與設計系和多媒體動畫應用系,學生畢業後不虞出路,這自然是一個利多,但我們仍擔心無法達到經濟規模,因為科技文創還極度依賴流行與時尚資訊,後者具有高度都會化、國際化和年輕化的特性,如果南投相關的文化活動和環境的支撐不足,未來恐怕仍然無法吸引足夠的國際數位創意人才與廠商的進駐。

作者:曾建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科會中科局人事室科員/明道大學應用英語系兼任講師陳芙萱

電話訪問與整理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