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80後心靈大師張潤衡:好婚姻不單靠緣份

【大紀元2012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莉莉香港報道)11歲時被八仙嶺大火嚴重燒傷的張潤衡,堅強面對人生,先後於美國及香港的大學攻讀,成為心靈勵志訊息演說家、作家及心理治療師,曾獲選2009年十大傑青、2009年度香港十大再生勇士及2010年首屆香港精神大使,被喻為「八十後的心靈大師」。

張潤衡26歲時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結婚。曾表示35歲前享受獨身自由的他,令周圍人頗感意外。不過結婚一周年之際,他道出實情:要立業先要成家,「如果我在外面打江山,我先要有一個家,可以讓我休息、尋找支持。」

問及對婚姻的看法,他強調,婚姻應該經營,才能一生一世,「我覺得在一起是緣份,但如果不好好把握,也沒有用。把握得很好,才能白頭到老。」

自稱不是很有運氣的張潤衡,相信自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同樣他也相信,婚姻單憑緣份還不夠,必須好好經營和把握。他坦言自己做過好多心理輔導,看過很多個案,覺得好多男男女女在一起拍拖、結婚好浪漫,但最終離婚,十分遺憾。所以,婚姻不只是一個緣份這麼簡單,「我相信開始不是想離婚,何解?很有緣份,但沒有好好把握和經營。」




張潤衡和太太在美國註冊結婚時合照(圖片│張潤衡提供)

良好的溝通很重要

張潤衡認為,良好的溝通可以避免家庭衝突,對於維繫家庭十分重要。「分享自己的感覺,分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大家彼此尊重,不要強加自己的觀念到人家身上。」

而導致溝通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不善於表白自己。「曾經有一次我和我太太吵架,我太太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我不是你肚子裏的一條蟲,你不講我不知道你心裏在想甚麼!』我太太講了這一句話,我就醒了。如果我不講,她真的不知道的。她不能猜到你心裏想要甚麼。如果大家只是猜,那麼很多誤會就出現了。」張潤衡意識到,自己雖然幫助很多人解決心理問題,但卻能醫不自醫。

「我們愛對方,不單是用行為,我們要宣之以口,這是我們中國人、亞洲人最差、覺得尷尬的地方。」張潤衡認為,維持一個家庭,首先要讓對方知道你愛他(她),用言語、用行為,全部方法來愛他,要做到這些,才會有一個好的家庭。「英語裏有講,How much you pay how much you get。你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預防危機發生

在心理輔導中有一項叫危機管理,張潤衡坦言不太喜歡做危機管理,因為家庭危機一旦出現,彼此雙方都會受到傷害,「你知道前面有個洞,你會跳進去嗎?如果跳進去,就已經受傷了。」他經常跟朋友這樣分享,「如果受傷,我會盡力幫你,但不一定能幫到你。」

「如果要在我自己的家庭,我會盡量不讓危機發生。一旦發生就會受傷,一旦受傷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治好。」所以為了不讓家庭危機出現,他認為要盡量做好預防工作。

「酒後開車發生交通意外,你已經受傷了,醫生盡力幫你治療,但不代表能百分百幫你完全康復。那怎麼預防啊?你開車時不要喝酒,駕車時要小心注意交通安全。」

他相信如果平常夫妻之間有一個很良好的溝通,衝突根本不會發生。「像我跟我太太,你有甚麼不喜歡的,你講出來,有甚麼事,大家坐下來好好商量。如果你做好這些預備工作,衝突根本不會出現。」



張潤衡和太太在美國合照。(圖片│張潤衡提供)

控制情緒

溝通不好會導致家庭衝突,如果不懂得控制情緒,情況可能會更糟。作為心理治療師,張潤衡認為控制情緒有很多方法,其中有兩點最重要:

第一,保持精神放鬆,「如果人輕鬆,那負面的東西就會少。因為你要花心思來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精神緊張,怎麼想?所以你要保持輕鬆的心情,那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方法來處理。」

第二,做甚麼都要理解對方的感受,「如果你講一件事出來,想讓對方接受,那你要想想,如果是你自己,你會不會接受?如果你自己都不想聽到這話,那你就別說了。因為話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他覺得沒有人願意真正地去傷害身邊的親人。



張潤衡為他的第二本書《勇氣讓我起飛》舉行發佈會。(圖片│張潤衡提供)

家庭幸福的定義

張潤衡十分注重家庭,他認為因為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使他有勇氣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你問我怎麼撐過來,就是我有家庭做我的後盾。」

儘管作為首屆香港精神大使之一,張潤衡卻不認同大會對香港精神的定義:「我不認同大會的定義,很空泛,甚麼逆境自強、努力啊、振作啊,像口號一樣,我自己認為香港精神應該加進去家庭的價值觀。」

「大家一講香港精神就想起了《獅子山下》,羅文唱的一首歌。」他覺得這首歌唱出了香港精神,「獅子山下當年有甚麼呢?是一間間的屋。媽媽煮好飯,爸爸剛剛放工回家,和子女一起圍著一張檯吃一餐飯,好開心、好滿足地食一餐晚餐。」

「我覺得我們香港人好努力拼搏工作,其實就是為了給家一個安樂窩。」他說:「我努力是為了讓我的家人生活得更加好、更加舒服,所以我定義香港精神是一種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家庭價值觀。」

他認為,從傳統意義上講,中國人對家庭都是很重視的。「家是我們的根,無論中國崛起也好,還是香港繁榮也好,其實最基本的東西都是這個家。」

張潤衡坦言,自己有時也會抱怨樓價太貴,「但是我覺得其實住在甚麼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有機會一起坐下來,圍著一張檯,一起吃晚餐。吃晚餐的時候,不是他在看報紙,他在看iPhone,而是大家有交流、有分享的。分享自己的感覺,分享自己那一天發生的事情,然後大家一起笑、一起哭……甚麼也好,反正是一起來度過。這是我自己相信的香港精神。」

「如果你問我幸福是甚麼?幸福就是我有這些……這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

轉載香港《優尚生活》第三十一期

(責任編輯:澹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