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美國牛肉有條件解禁 臺灣各界看法歧異

【大紀元2012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北綜合報導)中華民國行政院5日晚間宣布瘦肉精美國牛肉16字政策方向:「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對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牛肉「有條件解禁」,對政府有條件解禁美國牛肉,臺灣各界看法不一,農委會6日表示,行政院既然已提出政策方向,將不會再召開第4次美牛技術諮詢小組會議。

第4次專家會議擬不再召開

曾參加第3次美牛小組會議的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政府顯然是迫於美國壓力做出開放抉擇。據了解,原本要召開的第4次美牛會議將針對有心血管疾病、幼兒及孕婦等高危險族群食用的風險討論,並希望向美國方面要求實驗資料!在行政院公開「有條件解禁」,暫時不再召開相關美牛會議的討論。

美國牛肉解禁 待立法院修法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成為立法院朝野攻防的主戰場。目前對限制瘦肉精美牛進口的修法草案,朝野立委大都朝向「瘦肉精零檢出」為目標。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美牛法案7日就會開始在委員會討論,民進黨主張盡速完成修法。國民黨團表示,還是維持瘦肉精零檢出立場,未來將視立法院修法結果而定,一定會在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量方面強力把關。

臺聯黨團總召許忠信說,對於攸關美牛進口的食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臺聯黨團的重點也是零檢出。親民黨團總召李桐豪則表示,親民黨團主張農藥或動物用藥相關安全容許量不得高於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訂定的食品法典標準。

美國牛肉問題複雜涉多層面

對於行政院強行通過美國牛肉解禁,農陣團體發出新聞稿指出,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之風險未明、相關科學研究極不充分,貿然解禁是「無知理盲之恥」。

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6日則表示,美牛議題不只是國民健康議題,也是經濟、政治及國際外交問題,臺美關係須維繫,不能情緒化,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臺灣的安全建立在臺灣關係法,「維護臺美關係極端重要,對美國態度不能情緒化,臺灣沒有反美的條件」。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所研究員嚴震生表示,臺灣應先檢視國家利益,若有一個堅定的盟邦,當臺灣安全遭受威脅時,可以提供武器、願意對臺海安全做出承諾。再來是當臺灣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時,對臺灣發展不是很好;如果TIFA談判能讓雙方發展自由貿易關係對臺灣經濟是好事。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說,政府指出,若有明確科學證據或清楚的案件顯示瘦肉精對人體造成危害,就立即禁止進口;如果不開放,美國不可能會跟臺灣復談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甚至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嚴震生認為,民眾要不要買美國牛肉取決在於自己,問題是政府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做好管理,包括標示清楚、確定廠商是否按照標準程序執行;加上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不會影響其他國家牛肉的進口數量,民眾是可以做選擇,這些都是政府應該說清楚。

杜震華說,美、日、韓都在吃美牛,如果真有問題,連美國也會禁止,政府只要嚴格把關,清楚標示,訂明確標準,韓國、日本政府都能處理美牛問題,為何台灣政府不能?反對團體應監督政府是否嚴格執行,甚至也可宣導民眾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