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聞禁聞

網路揭密:溫州已成北京官場貪賄洗白場

【大紀元2012年04月22日訊】近來因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大肆表揚一樁事後被揭穿為虛構的收購案,引發大陸媒體揭密溫州民間借貸暨高息集資已經成為北京官場貪賄洗白場,該文所曝光的官場洗錢內幕令人咋舌。

堂堂省委書記如此興奮為哪般?

《中國禁聞》網站披露,去年底,溫州商人林春平虛構花六千萬美元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案例,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聞風而動,在全省民營經濟萬人大會上專門表揚林的大手筆,並將此案例視為「溫州民間金融改革的一個典型」。令趙意料不到的是,今年三月份,美國特拉華州政府具函證實林所提到的機構不存在,林的虛構被揭穿。趙因此案傳將被溫州政協開除委員資格。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堂堂省委書記會一下子被虛構激發得如此興奮呢?

原來由於大陸的貪官們因為顧慮政治風險而不能像商人們那樣,給自己或家屬辦投資移民把贓錢轉出國,更何況投資移民實際上每年得到美方批准的才一千人,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因此在國內洗錢就成一項相對安全的做法。因此之故,浙江省已經成為中國貪賄資金的最大洗白場,其中溫州民間借貸暨高息集資的地下錢莊,就是個中翹楚。而北京則早就是中國貪賄資金的最大集中地,也即「待洗白」供給源,趙洪祝便是看準北京熱錢,意圖利用此管道建立北京人脈,為自己能擠上「進局」的末班車而努力。所謂進局,就是進入政治局,成為政治委員。

贓款眾多亟需漂白 洗錢場所應運而生

據了解內情的官員透露:從2009年初到去年末,四年間,北京流向浙江的待洗白資金高達一千七百億,其中溫州佔了七成。這也是溫州民間借貸大盛的最重要原因。對於那些稱為平安贓官的人來說,一旦經過一道所謂的商業程序,不僅可以編造資金的高回報率來壓低本金,而且還對日後可能的調查搪塞以「違紀」理由而免於刑事處分。因此一些從事北京貪賄資金往江蘇去洗白的掮客雖然收取高達百分之十五的中間費,還是有大單大單的生意可做。

一樁舊聞可以印證此類無法詳細調查的詭異之事:2008年十一月出事的廣東深圳公安局龍崗分局副局長陳旭明,每個月就能得到一個大型舞廳的二十萬元「乾股」回報,以至積累億元資產;在其事發後,妻子在家裡猛燒現鈔,至搜查人員趕到時,尚有一千萬未能燒掉。

一個小小的公安分局副局長能有億元資產,何況低調生活在北京的退休高官!有人粗略估計:現在副省部及以上級別的退休官員居北京者約二千六百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身家超過兩億元,也就是說,「北京熱錢」的規模高達三千六百億。如果加計廳局級平安贓官的貪賄收入,其規模應超過五千億。這些大量需要洗白的貪賄資金其所有者無一不是平安著陸的贓官。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在任官員的資金參與進來。

按以往經驗看,「北京熱錢」也不只是流向浙江一個省,更遍及所有發達地區及一線大城市。如廣東深圳與江蘇常熟。

為洗錢 寧可賠本或本利全無

一位從事北京貪賄資金往江蘇等地「投資」的圈內人士說:「洗白(貪賄所得)可能會發生一些損失,但總比燒掉要好吧!」,許多做「北京熱錢」生意的掮客大多為金主賺不來利潤,而其金主也甘願做賠錢生意以便洗白贓款。

洗白也有可能本利全無,使自己成為「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的情況。如近來發生的江蘇常熟「第一美女老闆跑路案」,涉案金額五億元(其中一億為銀行貸款),該案出現了許多沉默的債權人,因為被騙者選擇了不報案或乾脆不承認向跑路者顧春芳投錢的事實。知情人透露:向顧春芳投資的不少人「是北京來的,有些亮明了和退休司局級京官有私交的關係」。案發後,這些人一夜消失,更別談追索債權了。

正是有人看準了有人願幹賠錢生意的這個官場怪象,才瀟洒地往返於北京與各個洗白場所之間。能夠集資且最終選擇了跑路的老闆心裡也明白,套些「北京熱錢」一跑了之,最終也不會有什麼大事--因為即便最後歸案,也許大量的資金「無人認領」,更有一些涉利益於其中的高級官員會暗中代為紓緩。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