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復活節話神秘的復活節島

【大紀元2012年04月07日訊】 (大紀元記者楊帆綜合報導) 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位於智利以西外海約3600到3700公里處。1772年復活節當天,荷蘭海軍上將羅格維恩在浩瀚的南太平洋發現了它。小島原名Te Pito o Te Henua ,意思為「世界的肚臍」,當地人稱自己是拉帕努伊人。羅格維恩後來將該島命名為「復活節島」。

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

復活節島堪稱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總面積只有160多平方公里,島的西面離它最近的陸地是2000多公里外的皮特凱恩島,東距智利大陸3500多公里。復活節島其實是由三個死火山組成,整個島呈三角形,西北海岸長16公里,東北海岸長18公里,南部海岸線25公里。

海邊的神秘石像

當羅格維恩登上復活節島時,看到島上只是一塊荒地,土地貧瘠。找不到一棵樹木,到處是低矮的灌木和雜草。然而讓羅格維恩沒有想到的是在島上矗立著數百座排列整齊背朝大海的石刻人像。這些被稱為摩艾石像的大大小小的石刻遍佈全島,石像全部為半身像,多數整齊地排列在4米多高的石台上。石像高7至10米,重20至90噸,最重的石像竟達200噸。有的石像戴著紅帽子、高鼻樑、長耳、雙目凹陷、表情莊重。這一發現讓復活節島名聲大噪。人們對這些巨大的神秘石刻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疑問。是誰雕刻了這些神秘人像?為甚麼要雕刻它們?當時的人們是怎樣將這些巨石豎立在海邊的?對於這些石像的來歷,各界的說法不一。有些人認為石像代表從前的部落首領;有些人則猜想是外星人的作品,所以這些石像至今仍是個迷。

復活節島曾是自然生態的天堂

早期的復活節島有著茂密的亞熱帶森林。島上由喬木、灌木、蕨類植物、草本植物組成的濃密的亞熱帶闊葉林所覆蓋,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理想養料,這裡是一個自然生態的天堂。森林裡生長著一種哈兀哈兀樹,當地人用樹的纖維來製造繩子。島上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大棕櫚樹,樹幹長達25米高,是用於運輸和製造船隻的良好原材料。棕櫚樹的果實可以食用,樹漿用以生產糖漿和釀酒,是當地人重要的食物來源。考古學家的發現表明拉帕努伊人曾經利用棕櫚樹建造大型的船隻遠到深海捕捉海豚為食。

由繁榮到崩潰

波利尼西亞人作為優秀的航海家,大約在五世紀來到了復活節島。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搭乘著木筏登陸復活節島時,也帶來了香蕉、甘蔗、芋頭、雞和老鼠。在此後的五六百年的時間裏,島上人口一度增長到上萬人,人丁興旺、文化發展迅速。然而隨後而來的亂砍亂伐讓當地人付出了血的代價。隨著人口快速增長,資源消耗也急劇增加。考古學家從沉積物層中的花粉顯示,自公元800年起,島民開始大量採伐樹木、開闢糧食種植園、建造船隻出海獵取海豚、運送與豎立石像等活動。加快了森林的消失,到1400年之後,棕櫚樹已經滅絕。由於沒有木材製造船隻,拉帕努伊人只能在淺海捕魚,又因為森林的消失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

復活節島因為破壞生態和環境、超出了大自然的支撐能力而陷於崩潰。如今的復活節島土地貧瘠,60%的當地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孕涵著怎樣的深意,就像哪些默默聳立著的巨石一樣只能留給人們無盡的猜想。

(責任編輯:王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