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千夫所指

【釋義】意思是很多人指責。形容遭到眾人指責和唾棄。

【例句】危害社會的人,總會為千夫所指。

【近義;反義】人神共憤 十手所指;有口皆碑

這個成語,出自《漢書.王嘉傳》。董賢是西漢時的一位侍中(官職名)。他十分善於阿諛奉承,深得哀帝寵愛,屢次得到封賞提拔,22歲就當上大司馬。

董賢自從掌握了大權以後,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他放縱自己,生活腐化,揮霍無度,還把國庫的大量錢財,都送給親近他的人,用來收買人心,勾結同黨。他一手遮天,把朝中搞得烏煙瘴氣,一些正直的官員,對此非常氣憤,認為這樣下去,對漢王朝十分不利。但懾於他的權勢,只敢在背後指責。

丞相王嘉,知道董賢的德行,收集了大家的意見,上書哀帝,嚴厲指責了董賢的惡劣行徑,他說:「古代以來,雖然也有不少權勢尊貴的大臣,任意揮霍國家的財產,但像董賢這樣如此揮霍無度的,還是很少見的。現在,文武百官對此很不滿,老百姓也都恨之入骨。記得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千夫所指,無病而死』。」(遭到眾人指責的人,沒有病也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