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

紐時:中共驅逐異議人士以減輕麻煩

【大紀元2012年0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明編譯報導)上周五,中美雙方高級別外交官員協商著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的命運,在展開了超過一個星期的協商後,中共方面同意讓陳先生申請前往美國。輿論普遍認為中共作出了重大的讓步。然而,如果能讓陳光誠留在中國,那才是更大的讓步。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以往的經驗,中共往往樂意見到那些最棘手的異議人士流亡海外。當他們在國內時,經常成為西方媒體的頭條新聞,並贏得國內外的廣泛同情。然而到了國外,他們幾乎毫無例外的失去這些關注。

對華援助協會是一個位於德州的基督教會組織,一直在呼籲人們關注陳光誠事件。該協會會長傅希秋表示:「中共會很高興陳光誠這個頭號麻煩制造者將不再給他們找麻煩。」

維權人士引用了魏京生的例子。魏京生是中國最著名的良心犯之一,1997年中共允許他保外就醫,並把他送到美國,之後他漸漸變得默默無聞。如今的他通過私人捐款、政府補助和演講活動來獲得支持。現居馬里蘭州的他表示,他非常懷念剛到美國的那幾個月,那時他是美國參議員的座上賓,並被資助去歐洲進行巡回演講。「剛開始新聞媒體會非常關注你,但慢慢就不那麽關注了。你失去了揭露中共罪行的影響力。」

陳光誠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律師,中共為了讓他噤聲,對其進行了長達7年的牢獄和軟禁折磨。根據歷史經驗,中共當局不大可能允許他在美國結束學習後再回到中國,特別是如果他繼續對中共的專制政治制度作出不留情面的批評。正是基於這個想法,陳光誠在抵達美國駐京大使館後,拒絕申請任何庇護。

在與中共外交官員的協商中,美國 交官試圖滿足陳光誠不尋常的需求:留在中國,繼續他的法律學習,並像一個正常的中國公民那樣生活。

中美雙方顯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案以滿足陳光誠的要求,然而在陳離開使館後,卻被告知,如果他和他的家人留在中國,他們將處於危險之中。

美國官員因匆匆推出這個有缺陷的方案而遭受輿論批評,壓力之下,上周五美國官員表示有了新的安排,即讓陳先生持學生簽證前往美國。

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參與了這項安排。他表示:「如果陳光誠想在學習結束後繼續留在美國,他將不得不要求政治避難。我會覺得失望,但同時也能夠理解。」

如果陳先生順利來到美國,他將發現海外的異議人士內部分歧重重,這也是中共允許諸多著名的知識分子和政治改革者流亡海外的一個原因。

對華基金會執行董事約翰•卡姆(John Kamm)說:「中共政府官員非常感謝我說服他們放人(異議人士),因為這些人到海外後,時間都花在海外異議人士內鬥上了,哪還有時間與中共做鬥爭?」

約翰•卡姆和其他人都表示,海外異議人士間的紛爭由來已久,一直沒有什麽結果,這讓人感到沮喪。

在中共鎮壓六四後,大多數流亡者於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來到美國,很多是來到國外尋求庇護的學生。黃慈萍是一名50歲的工程師,她是魏京生設立的基金會的義工,她說,中共政府持續著迫害,往往拒絕異議人士回國。「共產黨希望看到你受苦。我父親去世時,他們甚至不讓我回國參加葬禮。」自1998年以後,黃女士一直無法回到中國。

當然,也有很多成功的流亡者。大陸異議人士吳弘達,被中共非法勞教長達19年,現在經常在國會指控大陸監獄管理者們的不法行為。

互聯網傳播著異議人士的聲音,使他們不再孤獨。作家余傑今年一月獲准離開中國,他準備寫新書,當然,不會再受到審查。最近幾天,他在推特上嘲笑有關陳光誠爭取留在中國推進法 律改革的說法。他寫道:「最重要的事是活下來,然後,我們才能繼續我們的使命。」他認為,陳光誠留在國內很可能會死於警方的酷刑。或如另一個 活動家所言:被困在鐵窗背後發出的聲音,能起到什麽作用呢?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