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埃及軍方稱六月底交權 政情難料

【大紀元2012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埃及16日展開總統大選投票,選民在獨裁者穆巴拉克的愛將和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兄弟會(兄弟會)之間抉擇,但無論誰當選,總攬全局的終歸是軍方。這場選舉曾被視為該國長久等待的民主轉型,如今卻瀰漫著對未來悲觀的氣氛。埃及己陷入更深的政治不確定性,更有民眾準備再革命。

埃及執政的軍事委員會(SCAF/軍委會)星期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在6月底舉行「權力移交儀式」,將權力移交給新當選的總統。軍委會否認抓權不放的指控,宣稱其決定可幫助國家實施三權分立。是否真的如其所言,世界只能「聽其言,觀其行。」

選舉才開始,軍政府16日已下令解散埃及國會。17日並宣佈,授予自己(軍委會)立法權,並掌管預算以及新憲法的實施,直到新國會產生;該宣言不但解除了總統對軍隊的控制權,還有權否決新憲法草稿中被視為「不符合國家最高利益」的條文。同時將軍事委員會的職務定為終身制。

這令埃及新當選的總統可能得在沒有國會和憲法的情況下上任,後面還有一個肆意擴權的太上皇(軍委會)。軍委會通知新總統將在憲法法庭宣誓就職。

埃及民眾已經感覺到流血得來的民主,正被軍隊逐漸蠶食,表示準備隨時再革命。

兩位候選人均非埃及人民所願

有媒體指,埃及總統大選為爛蘋果選戰,無論由代表舊政權的前總理沙菲克(Ahmed Shafiq)或是穆兄會推舉的莫希(Mohammed Morsi)誰當選,都與去年「阿拉伯之春」革命運動的理想相去甚遠。

沙菲克曾經擔任空軍司令,並在前總統穆巴拉克掌權時代出任過總理;而莫希則表示他是為「真主」治理埃及。兩人分別代表兩種極端的勢力,均非埃及5,000萬合格選民所期待的民主國家走向。

有選民表示,在埃及的歷史時刻,他必須投票。在兩人中必須選一人,有人投了莫希,因為他不想回到警察國家的惡性循環中;有人投了沙菲克,因為不希望被迫接受一種不喜歡的生活方式。

當地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奧卡薩指兄弟會從印度進口了18萬支「作弊」筆,要發給沙菲克選民,選民在選票上做出選擇後,墨汁就會消失。兄弟會發言人否認此一指控。

埃及內政部證實,最近「的確有人從國外把這種筆帶入埃及」。

兄弟會宣稱勝選

雖然,總統大選計票工作仍然在繼續,但是兄弟會18日凌晨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單方面宣布該黨候選人莫希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勝,但對手沙菲克的競選團隊對莫希單方面宣布獲勝表示質疑,他們宣稱團隊估算獲得52%的選票,對手計算錯誤。

兄弟會的非正式統計莫希獲得約12.7萬張選票,佔總數的52.5%。莫希還發表了勝選感言,誓言為民權、民主、憲法和現代化努力。

兄弟會過往恐怖事跡令西方擔憂

若莫希果真當選埃及總統,埃及的未來恐怕不太妙,由於兄弟會的歷史,西方國家難以信任此一組織。

埃及經濟體系不佳,過往都靠美國和西方國家支援。去年5月19日奧巴馬總統在國務院發表「阿拉伯之春」演說中宣布,美國將取消埃及積欠的十億美元債務,更將獲得美國十億美元貸款。

兄弟會上臺,國際貨幣基金(IMF)與美國是否仍能像穆巴拉克掌政時,全力支援埃及,還得看兄弟會的表現,金援短期內恐難以實現。

再者,總統還未選出,軍委會就先自我擴權,給了自己終身制,又削了總統權,掌權到國會成立,未來的變數仍多!

激進份子襲擊以埃邊境

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Ehud Barak)說,以色列與埃及邊境安全狀況惡化。

以色列軍方表示,激進分子星期一在以埃邊境發動的襲擊,打死一名維修邊界的工人,以軍反擊,打死其中兩人。

以色列說,巴勒斯坦激進分子經常利用埃及的疏忽發動攻擊。

新聞小辭典:埃及穆斯林兄弟會

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是宗教和政治團體,1928年由班納(Hassan al-Banna)創立,倡導以伊斯蘭教為模式的生活方式,是埃及最早建立和最大的穆斯林組織。他們提倡遠離世俗主義,依循可蘭經規範,以此作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基礎,並積極清除西方影響。

兄弟會官方雖拒絕使用暴力途徑達成目標,但這個團體的派系分支過去曾發動一連串恐怖襲擊事件,批評人士指責兄弟會在中東其他地區製造紛爭。許多人認為,此一團體是現代好戰伊斯蘭主義的先驅。

1940年代,班納創建了穆斯林兄弟會的武裝分支,從事反對英國統治的活動,並且發動了一系列的炸彈攻擊和暗殺行動。包括在1948年暗殺埃及總理諾克拉希(Mahmud Fahmi al-Nuqrashi);後班納本人也遭槍殺。

1954年發生刺殺埃及總統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未遂事件,穆斯林兄弟會遭到指責、查禁,大批成員被捕,遂轉入地下活動或逃往海外。

1980年代開始,穆斯林兄弟會試圖進入埃及主流政治,且實力日益壯大,因而刺激穆巴拉克政府持續打壓穆斯林兄弟會。埃及修法,憲法禁止任何以宗教為基礎的政治活動和政黨活動,也不准獨立候選人競選總統。這一憲法內容被認為是針對穆斯林兄弟會的政治活動。

2011年1月大規模反政府抗議示威,有傳背後操盤組織為兄弟會,但該組織的負責人說,這是一場民眾抗議,他們只是民眾的一部分。

由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擔憂穆斯林極端主義者掌權,可能破壞中東和平,因此在去年埃及爆發的民主抗爭活動中,穆斯林兄弟會刻意保持低調,在穆巴拉克倒臺前也放出無意奪取政權的消息。

但其政治意圖卻慢慢彰顯,去年特地成立「自由和正義黨」投入去年9月的國會選舉,一舉拿下7成的國會議員席次。

國會選舉大勝後,穆斯林兄弟會曾一度表示不會推出總統候選人,但後來又推出沙特爾;因被選舉委員會判定不合資格,才改推自由和正義黨主席莫希。

穆斯林兄弟會表示支持民主的原則,但是他們所申明的目標之一是建立一個由伊斯蘭法統治的國家。

穆斯林兄弟會在中東、北非和東非國家都有分支,包括蘇丹、敘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甚至在美國也有分支。

穆斯林兄弟會1950及1960年代的成員庫特布(Sayyid Qutb)發展聖戰教義;激進的哈瑪斯集團(Hamas)據信是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會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