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深圳醫療系爆腐敗 被指醫改後遺症

【大紀元2012年06月20日訊】連日來,深圳衛生醫療系統引市民關注,市民渴望瞭解,在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療界,爆出大面積腐敗,根源何在?業內人士稱,醫療腐敗原因在於「以藥養醫」,但據調查發現,「以藥養醫」只是表象,「90%的經費醫院自籌」才是問題的根源。

據大陸媒體報導稱,深圳一副院長透露,深圳醫療系統大面積的腐敗,並指這是中國大陸醫改失敗的後遺症。這位退休的深圳公立醫院副院長告訴《晶報》記者:「自從1985年醫改以來,當局對公立醫院的撥款逐年減少,現在只剩下10%,90%的經費要靠醫院自籌。」他說:「這10%就像天秤上那最後一根稻草,把醫者父母心的傳統徹底破壞了,巔覆了很多東西,也引發了很多問題。」

他分析說:「政府放棄了自己的責任,落得一身輕鬆,但醫院更沒能力為公益買單了,得先求生存啊,於是就常見到醫院因患者無錢而見死不救的情況,社會上都罵醫院和醫生冷血,眼裡只有錢,可有多少人知道醫院和醫生的辛酸和難處呢?」

醫院朝錢看

報導稱,醫院要生存和發展,就不得不從患者身上下功夫,而能讓患者掏錢的,一是藥,二就是設備。各科室為了多賣藥,就各施奇招,比如開大處方,設法讓你小病大養等等。醫院再進些高級設備,無論毛病大小,先讓你在這些設備上一通檢查,有些設備,檢查一次就得花成百上千。

據這位退休副院長透露,在醫院創收、增收的壓力下,醫院各科室都不得不把目光盯著患者的口袋。隨之:「大家都朝錢看了,收紅包就成了行業潛規則。當然這只是小頭,大頭在藥品和設備的流通環節,比如醫院要進甚麼藥品、設備,一些關鍵部位的人員便趁機收回扣、撈油水。還有些醫生,開甚麼藥或不開甚麼藥,開多開少,都成了他撈油水的手段。」

藥商踢爆醫院內部利益鏈

據一位藥商透露,拋開藥品招標前後的貓膩不算:「藥廠就算中標,醫院也不一定就會採購你的藥,因為中標企業一般同時會有幾十家,醫院選擇餘地很大。所以得活動,前後得過多道關口,少一關都不行。」

利益鏈條:首先要向醫院的主管領導示好,確保自己能在幾十家中標企業中「脫穎而出」,為進入醫院藥事會的討論,藥廠要付出5,000-2萬元不等的費用;為確保藥品進入醫院,還要讓相關科室主任拿到好處;給醫院藥劑科主任至少5,000元回扣,因其有進貨量控制權;處方醫生的好處絕不能忘,因為開甚麼藥,開多開少,權在他手裡;然後是藥房的藥劑師、統計員甚至是會計等。

該藥商說,這些買路錢最後都會攤進成本,由消費者買單:「醫院是片江湖,水很深,是江湖就有規矩,就有三山五嶽,八大門派,七十二洞,三十六堂口,還有好多大小碼頭,你藥品想進來,就得逐個去拜,去交買路錢。」

民眾評論

民眾藍色天際40918稱:「國家不投入,錢就只能從患者身上來,稅都白交了,懂不懂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民眾:「關健是國家體制要改,否則醫改難以真正成功!」

「这是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特色,沒有一個制度讓人民滿意的。」

民眾學貫中西709919:「現在是道德倫喪,人人都腐敗卻人人反腐敗。沒腐敗的人恨別人腐敗;腐敗的人恨別人比自己腐敗;內心是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妒忌的腐敗。」

民眾:「全社會腐敗了,怎麼也治理不好的。醫藥分家,只不過是利益重新分配,產生新的腐敗。」

有民眾跟帖稱:「全國哪個醫院不黑。只有中共倒台了,中國才會好。」

「從改革開放以來,各部門都在向腐敗進軍。都在損害百姓利益,百姓是敢怒不敢言,現在是甚麼社會啊?」

……

(責任編輯: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