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全球增長放緩 亞洲頂尖公司信心下滑

【大紀元2012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賽琳報道)最新公佈的「湯森路透/ INSEAD亞洲企業信心調查」 (Thomson Reuters/INSEAD Asia Business Sentiment Survey) 顯示,與第一季度相比,亞洲頂尖企業對前景的信心比第一季度悲觀。受訪企業認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成本上升,是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因素。

亞洲企業信心指數下滑

RACSI(湯森路透/ INSEAD亞洲企業信心指數)由湯森路透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聯合發佈,第二季度的調查於6月4日~15日期間展開。

該信心指數在今年第一季度達到74,比前一季度大漲14點,卻在第二季度下滑至69。雖然第二季度的指數仍然高於50,表明企業對前景展望是正面的,但沒有第一季度那麼樂觀。

路透社的報道說,在受訪的177家亞洲企業中,有78家對未來六個月前景看法正面,而87家持中性態度,12家看法負面。

當被問及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因素時,111家受訪企業認為是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而28家稱是成本上升。

安本 (亞洲)資產管理公司(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投資經理Kristy Fong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全球經濟現狀令一切看起來更艱難,亞洲並不能完全置身事外,但表現仍將相對較好,因區域內多數政府仍有空間刺激國內經濟。」

她說:「成本壓力是另一個問題,例如新加坡通脹壓力升高,(以及)印度的基建和物流瓶頸。」

航運業和金融業最受影響

調查顯示,信心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嚴重依賴全球經濟的行業,如航運業和金融業,受影響的企業包括韓國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和大宇造船(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等。

Espirito Santo證券的印度主管Nick Paulson-Ellis說,「亞洲企業——大型出口商——面臨其多數終端市場可能疲弱的風險。」 「很明顯,未來日子不好過。去年許多發展中國家經過大幅收緊政策後,企業國內成長放緩,而且終端市場疲弱,因此這對亞洲企業來說是 一個非常非常艱難的時期。」

不過,零售、醫藥和食品等消費者相關行業的信心則比前一季度更為樂觀。

馬來亞銀行金英(Maybank Kim Eng )的Koh說,「即溶咖啡和超市等與日常消費相關的企業似乎更為樂觀,尤其是那些業務集中在東盟(ASEAN)國家的企業。」「這些企業受工業生產和高端支出放緩的影響不太大,而且他們的風險更多的存在於當地,而非全球。」

按國家來看,澳洲的企業信心指數(+42) 最低,也是唯一一個讀數低於50的國家。中國企業的信心也下降至該調查有史(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僅高於澳洲和台灣。

歐債危機的持續和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憂慮,使全球股市在第二季度遭受重創,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全球股指的跌幅超過13%。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