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陳果仁事件30年 經濟蕭條中拒絕歧視

【大紀元2012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子瓊、鐘元在美國底特律採訪報導)2012年6月23日和24日,美國密西根州大底特律區舉行了紀念「陳果仁事件」三十週年的各種研討會和紀念活動。活動代表們表示,一定會繼續推廣重視權益理念,並廣泛利用高科技傳達相關議題。拒絕對亞裔的各種歧視和仇恨犯罪。

23日上午,在 Madison Heights 市的美華中心舉行以「傳承、未來」為主題的紀念「陳果仁事件」三十週年活動、下午是參觀陳果仁墓地並舉行紀念儀式,24日下午在底特律中國城遺址陳果仁壁畫前舉行紀念活動等。同時在全美各地也舉行了紀念活動。

陳果仁案30年 傷痛仍在

星期六,在美華中心舉行的紀念活動中,多位陳果仁生前好友、陳案當年辯護律師,以及美國希斯汀加大法學院院長兼校長的吳華揚(Frank H. Wu)都出席並講了話。

陳果仁生前友人余燕妮、朱卡西在活動中表示,陳果仁為人熱心,喜歡幫忙別人、性格開朗幽默,對於陳果仁的意外死亡,大家都感到非常憤怒與悲痛。雖然此事已過去30年了,可是,人們心中仍對此事有無法彌平的傷痛。

當年為陳案擔任辯護的日裔律師下浦(Jim Shimoura)表示,在陳果仁事件發生之前,亞裔因為仇恨歧視被殺是一頁空白的歷史,陳案發生之後,此事件引起廣大亞裔重視,並因此讓密州修改多項不適用法令,讓陳案成為美國亞裔仇恨犯罪的標準案例,也讓各界開始正視當時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

吳華揚:「不公平」仍在 需人人維護權益

吳華揚校長在講話中說:「陳果仁案的情況,不是個意外。」他表示,20世紀80年代初,就像現在,是美國經濟萎靡不振的時期,其失業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的,汽車製造業工人更是人人自危。

他說:「在陳案之前,沒有所謂的亞裔美國人之稱,而恰恰是『記住陳果仁』變成振臂一呼,第一次引起了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著各種背景的亞裔美國人的憤怒抗議。這句『你們看起來都一樣』的實際效應才顯現出它的力量。」而今,亞裔美國人的崛起迅猛,據有關研究顯示亞洲人在2009年超過了拉美裔全國增長最快的族群,現在佔人口的5.8%。」

吳華揚還強調:「30年過去了,造成陳冤死的『不公平』現象,並沒有在現今社會完全消失,陳果仁案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他認為,陳案發生後,讓許許多多的亞裔了解,歧視仇恨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像「種族歧視、仇恨犯罪、官員輿論、校園霸凌」仍繼續發生,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一個人一定要勇敢的為自己發聲,團結起來,才會最有效的減少悲劇再度發生。

當天與會代表也非常認同主持人提出的「了解權益理念十分重要」的說法,出席的亞裔人權團體、個人,都表示一定會繼續推廣重視權益理念,並廣泛利用高科技傳達相關議題。

全美各地舉行紀念活動

「亞裔促進會」(Asian Pacific Americans for Progress)於23日通過Google視頻連線全美多個城市舉辦「陳果仁事件30週年:亞裔維權的過去和現在」的紀念活動。

國會議員趙美心(Judy Chu)發表主題演講,透過谷歌(Google)視頻網向全國35個城市轉播;30年前幫助陳果仁家庭打官司的亞太法律中心執行長郭志明(Stewart Kwoh)主持洛杉磯分會場。多位嘉賓在討論亞裔民權的現狀時指出,雖然陳果仁已經被害30年,針對亞裔的各種歧視和仇恨犯罪仍層出不窮,民眾必須牢記教訓,並鼓勵年輕人用科技等方式為亞裔爭取平等民權而努力。在紐約市立大學亞裔研究所,近80位關心亞裔民權的人士觀看了此次視頻會議。

為紀念陳果仁事件引起的亞裔民權運動,舊金山華裔市議員馬兆光於19日提案,定6月23日為舊金山「陳果仁日」,並向當時任舊金山亞美正義組織(AAJ)財務的方小龍頒發榮譽狀。提案獲得市議會全票通過。

方小龍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說:「亞裔展現前所未有的團結,在舊金山華埠發起遊行,為陳果仁爭取正義並呼籲停止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人潮充滿大街小巷的景象,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

攝於2012年6月24日底特律中國城遺址位於Peterboro St. & Cass St., Detroit. 圖片中是壁畫繪製者之一的底特律藝術學院(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的工作室導師Soh Suzuki。(攝影:凌子瓊/大紀元)


壁畫繪製者:這不是一個會被遺忘的事件

大紀元記者採訪了陳國仁壁畫繪製者之一的底特律藝術學院(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的工作室導師Soh Suzuki。因壁畫左下角繪製著陳果仁的母親Lily Chin手中拿著兒子陳果仁的遺像,並在上方繪有「我們要的是公正!」字樣,所以十分顯眼。

Suzuki介紹說:「十年前,我們有來自社區的組織者和大學生們約200人,想為紀念陳果仁做些項目;其中想到了要使底特律中國城遺址恢復活力,就想到了壁畫。」“壁畫是2002年,由洛杉磯的壁畫藝術家Tony Osumi設計的。我們20多個藝術工作者和學生用了一個月時間完成的。」

Suzuki是在密西根州立大學讀書時知道陳果仁事件的。當我和父輩談及此事時,發現他們一直都知道此事,而作為生活在美國那個年代的日本家庭,他們也一直體驗著這種對抗。」

作為現在生活在底特律的亞裔,Suzuki感到這種歧視和仇恨的狀況有在改變著。「美國人看待日本汽車工業的角度已有所轉變。」“幾年前的一篇文章報導了肯塔基州豐田汽車當地的工人說:『我們為豐田汽車公司工作。』所以日本汽車公司確實給美國提供了就業機會。」Suzuki還注意到,現在的美國亞裔家庭很多都開日本車。而他小時候,在美國的日本家庭是盡量避免的。

  

見證了10年底特律紀念陳果仁的活動,Suzuki感慨的說:「30年了,人們還都在紀念陳果仁,令我驚嘆, 也使我感到這不是一件會被遺忘的事件。」他認為人們都應該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生活與這段歷史的關係。

陳果仁事件回放

1982年6月19日,在底特律一家汽車公司擔任設計工程師的第二代華裔-陳果仁(英文名Vincent Chin),在將舉行婚禮的前幾天,卻因種族仇恨被兩名白人父子用棒球棍擊打成重傷,6月23日宣告死 亡。當時正值底特律汽車業痛苦掙扎時期,日本汽車大量湧入美國市場 ,致使大批美國汽車製造業工人失業,陳果仁卻被誤認為日本人而被毒打致死。雖然兩名兇手認罪,而法院審判結果是只判兩名白人過失殺人罪, 監守行為三年(監外執行,無須坐牢),罰款3,780美元。激起全美亞裔串聯遊行與抗爭,被視為亞裔人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司法如此的量刑不公,驚醒了美國各地的亞裔美國人,也引發了一場抗議種族歧視、仇恨犯罪的運動……該運動一直持續到今天。

(責任編輯: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