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美經濟不景氣 更多成年人搬回父母家

【大紀元2012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新宇編譯報導)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成年人不得不搬回與家人同住或尋找室友分擔房租,而無法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很明顯,這都是經濟不景氣惹的禍。

《今日美國》報導,從美國人口普查局上週三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明,從2007年到2010年間,共享家戶(shared households)的數量增加了11.4%,達2,200萬戶。在2010年,共享家戶佔所有美國家庭的18.7%,比2007年上升了17%。所謂共享家戶是指那些已經離校但與家人同住,或非戀情關係而居住在一起的成年人。

儘管人口普查局的研究人員聲稱並沒有具體詢問這些人為何搬回來與父母或其他室友同住,但其統計數據表明,他們這樣做顯然是為應對當前經濟疲軟的一種無奈之舉。其實這也正是現年26歲的布拉德.麥加爾(Brad McGarr)近來不得不找一個室友的原因。

麥加爾2004年高中畢業,在鳳凰城地區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工作,並很快為自己租了一套漂亮公寓安定下來。可惜好景不長,他在2009年就失了業,由於很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經濟上因此一蹶不振。他與家人居住一段時間後,隨後又在丹佛地區找到了一份技術服務方面的工作。因為那裡生活成本高,加之長期失業在經濟上元氣大傷,他覺得當時別無選擇,只得再找一個室友。

麥加爾說,與室友共用一套公寓幫他在經濟上緩了一口氣,並從新站了起來。幾個月前,他已搬出去與他的女朋友同住了。在遭受經濟蕭條重創後,他覺得生活好像又重新開始了,並正在向一個正常的成人生活過渡。

由於經濟不景氣,像麥加爾這樣的經歷可謂屢見不鮮。事實上,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目前都在經受著各種各樣類似的挫折。人口普查局的研究人員發現,在2007至2010年間,諸如此類與別人合居的成年人其中有近一半是在25歲至34歲之間。2007年,這個年齡層的成年人為850萬;到2010年,這個數字上升為約1,000萬。

一般說來,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正處在他們邁向成人生活道路的起點。本來在正常情況下,他們這時往往要麼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天地;要麼結婚成家,建立自己的家庭。然而事與願違,目前一職難求的就業市場和沈重的學生貸款債務使其中許多人在生活上步履蹣跚,甚至有些無可奈何。搬回與家人住在一起或與別人共用一套公寓只不過是他們面臨種種困難的一種表象而已。

美國IHS Global Insight的經濟學家帕特里克.紐波特(Patrick Newport)說:「很多人都搬回家住是因為這些人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的狀態,也因為目前經濟不景氣,就業市場的確是一職難求。」另外,從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另一份報告中發現,這個年齡層五分之一以上的人生活在幾代同堂的家庭。皮尤把這些人稱為「飛去來族」(Boomerang Generation),因為他們從外面兜了一圈兒又回家裡來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與別人同擠在一個屋簷下,至於說到外面去打拼另立自己的天地,則多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這種現狀對於從大規模房地產泡沫破滅以來仍深陷困境的房市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紐波特認為,這些負面影響對今後房市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即使這些人能有幸掙到一份薪水,他們更有可能把錢花費在其它方面,比如購買電腦或支付他們的賬單等等,而不是用在房租或房貸上。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