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新紀元】後院起火 張高麗汪洋入常遇難題

【大紀元2012年07月23日訊】(本文轉自284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最近一個月,中國大陸發生幾起震驚中外的大事件,四川什邡萬人示威,發生大規模警民衝突;湖南「六四硬漢」李旺陽「被自殺」案;廣東中山數萬四川民工暴動;以及天津薊縣可能導致數百人喪生的大火,恰好和中共最高層正在發生的權力爭奪環環相扣。

四川是周永康的發家之地;廣東和天津,則是18大「入常熱門」汪洋和張高麗地盤,而湖南,則是被視為中共未來之星的周強的根據地。把這種巧合置入陰謀論當中,也許有所牽強附會,但天意難違,冥冥之中卻暗合中共氣數已盡。

天津大火 張高麗焦頭爛額

文 ◎ 張海山

2012年6月30日(週六)下午16時許,天津薊縣縣城萊德商廈發生火災,中共官媒稱事故造成10人死亡,而據海外消息指遇難人數逾500。此前有民間數字稱378人遇難。(新紀元資料室)

天津薊縣週末一場大火,天津當局涉造假、瞞報火災死傷數字,引起強烈民憤。

眾目睽睽之下,張高麗這種頂風作案的愚蠢,無疑是在玩火自焚。

天津大火能否燒掉張高麗進入中共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之路,是18大前的一個看點。

2012年6月30日(週六)下午16時許,天津薊縣縣城萊德商廈發生火災。新華社7月1日以輕描淡寫的方式首發了薊縣「6.30」特大火災的消息,稱事故造成10人死亡,16人受輕傷。不過大陸各地民眾網上發帖普遍質疑:具有五層樓的商場,時逢週六搞促銷,火災發生時,一樓安全門全部被堵死,從火勢蔓延的程度看,誰也不相信只有10人遇難。

據海外最新消息,遇難者人數逾500人。此前有民間數字稱378人遇難;也有當地民眾表示,至少有300人以上,都遠遠多於官方數字。也有民眾為駁官方說辭,將自發收集到的遠超於10人遇難者名單上傳網路,被網友迅速轉載。據悉,當局已開始抓人斷網,並阻止媒體記者進入當地採訪報導。

大陸主流媒體對此重大新聞集體沉默,天津當局涉造假、瞞報火災死傷數字,引起強烈民憤,很多民眾要求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及其班子集體下臺。據知情者的消息,對媒體下封口令是張高麗所指使。

然而紙包不住火,眾目睽睽之下,張高麗把自己一手遮天的本領看得過高。尤其在互聯網的時代,又是全國各地民眾抗爭的高峰期,這種頂風作案的太過自信,實際上是愚蠢。即使是大陸的官方媒體,也已經開始對張的肆無忌憚感到憤怒。天津大火能否燒掉張高麗進入中共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之路,應是中共18大前的一個看點。

張高麗曾被臺媒吹捧 下禁言令遭民怨

出生於福建晉江的張高麗懂閩南話,因而受到親中臺媒追捧,3月曾有臺媒稱,張高麗已被排進建議名單,有望18大入常,並將首度由經轉政,接掌中共政法大權。

3月兩會媒體會上,有港媒記者問張高麗對18大是否當選常委的看法,張高麗答道:「18大我做什麼都是傳言。」臺灣《中央社》報導,前往天津訪問的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5月10日當面邀請張高麗「在沒有高昇之前」訪臺,張高麗回應「我現在希望退到二線啦。」臺灣《聯合報》稱,天津市官員6月2日透露,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將在18大躋身政治局常委,遺缺可望由現任市長黃興國接任。

天津火災發生後,黨媒《人民日報》記者前往薊縣採訪遭到跟蹤。其發表在人民網的報導中說「當地群眾對火災事故的傷亡人數存疑」,結果此報導鏈接被取消。知情者說,是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下的禁言令,不但對本地媒體封口,甚至對中央喉舌媒體也設置人為障礙,阻止採訪。薊縣市民劉先生對《大紀元》記者透露,當地民眾傳,天津市高層有人要在18大晉升中央,所以拚命往下壓這場慘烈大事故。

張高麗一再強調,天津全體黨員幹部要高度統一口徑,一致對外,講大局、保民生、促穩定、求和諧。日前,一名當地機關幹部說:「有關領導已經下了禁言令,不允許任何人談論這場火災死人的話題,不准參加悼念儀式,否則以黨紀論處!」一周來,薊縣政府還通過「各種緊急應對」處置方式,拒絕新聞單位介入調查採訪。並強調必須以政府「通稿」形式統一口徑報導該火災情況,否則一律追查問責。

7月6日,部分家屬和市民在薊縣最大的廣場鼓樓廣場自發搞祭奠活動,被官方禁止,還拘捕了三人。下午三時許,廣場聚集上萬人,之後警方開始對廣場戒嚴,並強令周邊店鋪關門停業,百姓對此意見很大,認為死了人還不讓悼念,這是哪門子理!

7月7日,大陸媒體報導為張高麗圓場稱,據萊德商場營業員何麗介紹,大火發生時,五樓連營業員加上顧客一共不到20人。此消息立即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汕頭市一位民眾質疑道:「相當好奇,營業員怎麼知道只有三個客戶呢?慌忙逃生還清點人數了?鬱悶啊,破案要靠媒體和網民!」內蒙古包頭市一位民眾稱:「你去全國任何一個鬧市區縣級商廈看看,難道裡面只有一、二十人嗎?你個沒腦子的五毛。」

敢言陸媒揭大火部分真相 「禍起空調外機」

《中國記者調查網》記者從知情者所透露的消息中得知,至少已有378人在這場特大火災中喪生,其中婦女及兒童居多。至今仍有不少家屬在尋找打探著親人的消息和下落。

7月7日,大陸媒體《新世紀》發表文章〈薊縣大火:悲劇是這樣發生的〉,文中說,6月30日,週六。薊縣居民黃景生、劉鳳麗夫婦於當日下午帶著女兒到萊德商廈給她買衣服。當時商場正在促銷,人很多。當天下午三點左右,萊德商廈出現火情,大火從一層迅速將整棟商廈吞沒,雖然幫忙救出數位被困的顧客,黃景生卻沒能從大火中救回自己的妻子。

報導說,下午兩點是萊德商廈交接班的時間。三點多,商廈出現火情。多位現場目擊者和一名商場工作人員均向財新記者證實,火災源於萊德商廈一層南側的化妝品區附近的空調室外機。前述人士普遍推測,商場總用電負荷過大可能是室外機起火燃燒的直接原因。

火災發生後,火勢迅速從一樓南側一角向室內和樓上蔓延,引燃大廈外立面的裝飾燈箱,並躥至較高樓層。濃煙高達數十米,在一公里外都能看得見。

萊德商廈把幾乎所有可利用的空間用來經營,甚至將大樓西北側原有的一道大門封閉,改為一家品牌連鎖鞋店的門面櫥窗。早就有大廈租戶提出封鎖大門存在安全隱患,但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直至火災慘劇發生。

萊德商廈在東北側有一道後門,主要供商家進貨時使用,一般顧客並不知道這一通道。從這一通道逃出的絕大多數是商廈工作人員,許多高樓層的售貨員能夠順利逃出,主要也因他們熟悉大廈的地形。

文章介紹,黃景生臨危未亂,他讓周圍慌亂的顧客鎮靜,並帶著一些人跑到了四樓。此時,大火已致整棟大樓停電,他們摸黑前行,在四樓尋找逃生通道,未果。黃景生一行人遂從四樓下到二樓。在巨大的廣告牌和燈箱背後,他們看到了一束亮光——一塊大約60釐米見方的玻璃。黃景生用拳頭猛擊,然後找到旁邊的一隻高跟鞋,最終砸開了這扇玻璃。

據現場目擊者介紹,黃景生從室內鑽出後,周圍民眾送來梯子。由於這一扇玻璃位置較高,一同逃難的劉鳳麗身材較高,在室內幫忙托舉其他逃難者,而黃景生則在室外拽人。

與黃景生一家聚集在此處等待逃生者約十餘人,通過接力,救出四人。最後一個被救出的是黃景生的女兒黃佳瑩。黃景生將女兒扛到距離地面約兩米多處,讓地面人員接住。當他再次返回時,已經看不到裡面的人——濃煙籠罩下,他們已經因為吸進過量有毒氣體而倒下,其中包括劉鳳麗。

這位劉鳳麗,就是當局公佈的死者名單中的唯一的一位顧客。

商場怕哄搶 關門堵死生路

報導說,最令遇難者家屬和當地居民憤怒的,是大火發生之後大廈管理者關閉大廈捲簾門的決定。萊德商廈面向中昌北大道一側原有三道大門,在西北門被封閉作為櫥窗後,僅剩下西南門和西門兩道出入口。大火發生之後,兩道捲簾門相繼被關閉。

多位目擊者證實,大廈起火後內部停電,燈光全部熄滅,有經理擔心顧客不給錢就跑了,於是才命令拉下捲簾門。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大火剛剛發生時,高樓層的管理人員還得到消息說火勢不大,可以控制,才敢於關門。不久後火勢擴大,大廈停電,兩扇電動控制的捲簾門再也無法重新打開。

萊德商廈內部的消防栓水壓嚴重不夠,以致大火發生時消防栓缺水,火勢未能得到及時控制。薊縣當地消防車輛貯水能力和滅火高度也相當有限,對於高層的火勢幾乎無能為力。

現場目擊者還說,消防隊員都缺少防毒面罩等面部防護工具,無法衝入火場直接救援被困者。消防隊員也參與了在二層的救援行動,他們將一些受困者從這一層的消防通道往外拉出。

張高麗被《環時》公開狠批

讓張高麗焦頭爛額的,不光是民眾的憤怒譴責,還有來自中共內部的利刀。7月8日《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火災後續風波突顯政府公信力不足〉指:「天津市有關部門和薊縣聯合工作組昨天公佈了『6.30』大火事故的10名遇難者名單,與此同時,網路上質疑薊縣萊德商廈大火死亡人數的聲音沒有減少。這再次突顯了政府公信力在關鍵時刻不足以『結束爭論』的尷尬。」

文章稱:「只要有一個地方政府涉『假』,所有官方機構和官員都是承受者。公信力的瑕疵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帶來傷害。」「官方必須下決心、花大力氣投入公信力建設,所有官員和所有有官方代表性的機構都應當是參與者。……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官員犯了『硬錯誤』,比他破壞了政府公信力更容易受到懲罰。」

最後《環時》還不忘踏上一腳,指責張高麗「破壞政府公信力是朝無政府主義社會的挪動。」

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樣嚴厲的譴責卻來自江派曾慶紅、周永康、李長春等控制的《環球時報》,而不是胡錦濤的《人民日報》等,這說明,還沒到胡溫開始動手懲罰張,江派已經捷足先登處理「叛徒」了 。

原來張高麗與江系淵源很深,不過,薄熙來下臺後,他又轉向投靠胡錦濤。

牆頭草 對薄熙來態度的大轉變

薄熙來得勢時,張高麗曾於2010年8月中旬率領一個由80多名天津市黨政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對重慶進行了兩天的考察。

張當面吹捧薄說:「通過學習考察,我們深深感到,重慶市的工作思路新、招法實、力度大、步伐快、效果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們要虛心向重慶市學習,取長補短,開拓創新,把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4 月11日,即薄出事的第二天,張高麗要求天津政法系統「認真學習領會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然而這種牆頭草的做法,未必能贏得主子的歡心。從環時的狠批中,人們看到了張高麗被自己編造的謊言燒得焦頭爛額的慘樣了。◇

本文轉自284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6/11003.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

中山暴亂!汪洋後院起火

文 ◎ 季達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被外界認為是進入中共18大常委的黑馬。

然而上個月,廣東中山發生大規模民工騷亂,警民發生激烈衝突,這對正在爭位上行的汪洋,無異後院起火。而事實上,如何讓外來民工融入廣東本地社會,是汪洋和廣東省面臨的一大挑戰。

自王、薄事件之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政治前景陡然提升。在各省各部委對胡錦濤的效忠表態潮中,汪洋是少數幾個保持沉默的少壯派之一。這些被稱為「不用表態」,被外界視為胡、溫的鐵桿部下,而正因為關係鐵硬,才有「不需要表態」的底氣。

不過,汪洋治粵四年多來,正逢世界金融危機,中國廉價出口帶動經濟的模式開始受到挑戰。四年多來,汪洋實際績效並不亮麗。廣東經濟增長資料明顯下落,產業升級換代遲遲不前,企業內遷,廉價民工難求。而原先快速發展隱藏下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開始浮現。

上個月,廣東中山發生大規模民工騷亂,警民發生激烈衝突,這對正在爭位上行的汪洋,無異後院起火。而事實上,如何把外來人士,包括外地民工融入廣東本地社會,是汪洋和廣東省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個芒果引發的血案

6月25日,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的一名四川籍的小孩和一名本地小孩因為爭奪一個芒果打架,本地治安隊聞訊而至,將那名14歲的四川小孩捆綁暴打,導致數千四川籍民工圍困鎮政府,並和當地警方發生衝突。隨後幾天,騷亂事件不但沒有平息,反而進一步惡化,並蔓延到中山市中心。27日晚進入全程戒備狀態, 數萬名外省民工從廣州、佛山和江門等周邊地區湧到中山為鄉親助陣,而四川省公安廳長已乘專機到中山協助處理,消息更指北京已下命,事態惡化軍警可開槍鎮壓。

根據香港媒體的報導,中山附近一帶數萬外地民工,事發後數日紛紛湧至中山施援,沿途掀翻警車和私人車輛,並搗毀公共設施。當局已在中山集結近萬武警和防暴警戒備,雙方曾多次衝突。數萬外省民工從廣州、佛山、江門等地源源不斷地湧向沙溪鎮,令事件進一步升級。大批四川民工包圍鎮政府,與數百特警對峙。有民眾向特警扔磚頭,員警亦不時衝出來打人,多人受傷。警方撤退後,民眾又再聚集。

26日晚7時30分,警方開始清場,逾千警員手持盾牌和警棍驅散人群,並拘捕20多人。民工轉而向中山市區方向進發,經豪吐、龐頭、龍瑞、岐江路到市區的富華車站,沿途見到行駛中的車輛都被截停掀砸,警車、私家車均不放過,路邊的巴士站及許多商鋪也被殃及,更有人放火燒車站和車輛。

報導引述網民表示:「成千上萬的人在石歧沙溪鎮一路走來,看到什麼就砸什麼!許多車子都被砸爛了,在富華車站也燒起了火。到目前為止已經死了很多人了,就在我寫這條(消息)的瞬間,我又親眼看到有人抬了一條屍體出來,我身在現場感覺如同打仗一樣……」

廣東省當局也從廣州、珠海、佛山調防暴警增援,還調專責反恐、名為嶺南特戰隊的武警廣東總隊二支隊加入鎮壓。有市民爆料稱,數十輛運兵車及各種車輛浩浩蕩盪開入沙溪,毫不忌避在車身掛出「嶺南特戰展雄風」、「救災維穩當尖兵」等橫額,甚至還有「人民警察愛人民」等標語。車上軍警全副武裝,路人見之莫不搖頭感慨,或報以噓聲。

26日深夜,大批示威者又再出動,他們避開當局重兵把守的鎮政府和寶株路,轉到富華大道四周,攻擊公共設施、警車警亭及汽車總站等,見車就砸,過往車輛被截停打砸,警車、私家轎車、公交月臺紛紛被砸爛,不少商鋪也受襲,富華汽車總站一度被點火焚燒,但後被撲滅。

28日凌晨,各路軍警手持盾牌警棍,以包圍方式沿街掃蕩,民眾講廣東話者放過,講普通話特別是四川話者,舉棍便打,有走避不及者被打倒在地,頭破血流。至凌晨四時許,富華大道上騷亂才平息。連續數日的騷亂,有傳已致18人死亡、300多人傷。當地隆都醫院稱有逾百人受傷,但就否認有人死亡。

融和外地民工 廣東未來挑戰

中山沙溪鎮民工暴亂,並非廣東省發生的第一起。去年6月,廣東潮州和廣州市都發生過類似的事件。2011年6月1日,廣東省潮州古巷鎮一名四川外來工在討薪時手腳筋脈被挑斷,導致終身殘廢。6月6日晚,四川同鄉約200多人到潮安縣古巷鎮鎮政府門口聚集要求嚴懲兇手。期間有三輛汽車被砸壞、一輛汽車被焚燬。暴亂持續了五個晚上。潮州市派出大量軍警對古巷鎮實施戒嚴,古巷鎮本地民眾則組成自衛隊,頭戴安全盔手持棍棒,對外地民工嚴加防範。

6月10日,廣州增城大敦村治安隊,驅趕在增城擺攤做生意的四川籍小販夫婦唐學才和有孕在身的王聯梅時,不僅導致他們受傷,還揚言「打的就是你們這些外地人!」激起民憤。逾千人追打治安員、推翻警車,縱火洩憤,並打砸派出所。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人群,並拘捕25人。騷亂發生後,有四川人在網上呼籲四川同鄉增援,在廣東各地打工的四川人響應號召,開始陸續從潮州、東莞、惠州和汕頭等地前往新塘。尤其是潮州,日前有四川人因討薪被打,反抗時又被當局鎮壓,不少在當地工作的同鄉怒氣未消,一呼即應,奔赴聲援。

他們要求當局釋放被捕的25名示威者,並交出涉嫌毆打四川籍孕婦的當地治安員,否則將攻擊新塘鎮政府和官方機構。當局派出大批員警和武警實施鎮壓,而新塘鎮當地村民則直言,要學潮州人反擊鬧事的四川民工。

廣東省人口超過一億,另有大約2500萬「流動人口」。所謂流動人口,即只有低技術的外地民工之代名詞。一位廣東省的官員對《新紀元》表示,外省在廣東的民工人數肯定超過2500萬人,「只多唔少」。廣東省80年代只有4000多萬人口,30年間,變成了中國人口最多的省分,外地遷入人口貢獻最大。

中國改革先鋒的廣東,以三資企業和加工出口為經濟支柱,這種模式支撐了廣東近30年的經濟奇蹟。其中,廉價外地民工是最重要一環。廣東一省對待外地民工,以壓搾形容絕不為過。珠江三角洲地區,到2008年民工基本工資約700元人民幣左右,比20年前的80年代中期,只增加了一倍多。但廣東的人均GDP同期增長了十多倍。

長期以來,廣東省官方把省內治安不靖的原因,歸罪為失業的外地民工,廣東本地居民,也多持有類似的看法。而外地人在廣東的收入水準偏低,對比本地人無論工資、工作量和福利都要相差很多,當外地人發生勞資糾紛時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又得不到援助,因此不少外地民工只好拉幫結派以捍衛自身權益。外地民工所受歧視嚴重,內心不滿和憤怒,遇有機會便會發生破壞性的爆發。

制度性歧視是根源

根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山市外來人口165萬人,超過本地戶籍人口。外來人員為中山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但由於中國特色的戶籍制度,外來人士,尤其是農民工無論在生活、醫療、教育等各個方面,都無法與本地人相比,甚至連買肉都需要付出比本地人更高的價錢。這使得外來人士孤立感不斷增強,與本地人的隔閡也日漸增大。

2008年汪洋任職廣東省委書記之後,特別對廣東各地提出外地民眾的融合問題。2009年,中山率先推出積分制,從學歷、職稱和技術等各方面給外來人口記分,超過指定分數則可在中山「落戶口」成為本地居民。不過,這種積分制只是聊勝於無而已。各地政府並不願意把政府負責的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投入讓外地民工分享,因此積分之難,便難於移民他國了。以中山為例,2009年到2011年,中山外來人口足夠積分變成本地居民的,只有區區不到5000人,加上家屬大約一萬人左右,是該市外來人口的165分之1。

再以教育為例。中山市現有高等學校兩所,中等職業學校20所,中小學356所、特殊教育學校兩所,大中小學在校生33.57萬人,但這只是為中山市人口不到一半的「本地居民」所設置。中山市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外來工子弟不能就讀公立學校,而只能去民工子弟學校。這些被稱為「平價民辦學校」、「民工學校」、「窩棚學校」、「城市希望工程」的學校,在中山大約有六、七十所。教育品質較差,師資力量不足,但由於得不到政府的資助,卻要收取更高的學費。

中山市一個普通的民工子弟上學,每年需要繳納3000到5000元人民幣,是一個農民工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工資。

新型土客之爭?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咸豐年間,廣東西路曾經爆發延續十多年的土客大戰,本地人和客家人各自組織武裝,相互屠殺,100萬人死於非命,廣府經濟陷入大蕭條。當年,土客相爭的關鍵是土地山林,客家人群聚而居,往往為廣府本地人做佃農謀生。由於利益糾紛,相互猜忌仇恨,最後竟致刀兵相見,血流成河。

如今,外來的農民工在廣東沒有土地山林之爭,但卻同樣是廉價勞力,同樣是備受歧視,同樣是經濟利益之爭,同樣是和本地人的語言區隔,同樣被廣府人視為「撈松」、「撈頭」。

一些中國的觀察者認為,由於當今廣東一些城市管理者自身的地域傾向與狹隘的地域心理,往往無法在處理本地人與外地人的爭端時,做到一碗水端平,這勢必加劇原本處於弱勢地位的外地人的不滿。廣東多起涉及外地民工的群體事件正是如此,一旦他們認為自己的鄉親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平時積累的情緒會被迅速點燃。

如何使外來人口尤其是數量巨大的外地民工融入廣東社會,是廣東省的一大挑戰,也是汪洋的一大挑戰。◇

本文轉自284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6/11004.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