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澳退休金機構提議買政府資產 防生產率衰退

【大紀元2012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退休金管理機構敦促吉拉德政府強制邁出將國有資產私有化步伐,解放政府持有的基礎設施項目數十億澳元的資金,並警告稱新投資僵局將導致生產率衰退。

據澳洲人報報導,退休資金管理層挑戰聯邦工黨政府,要求其賣掉現有項目,釋放資產,籌集資金建設新鐵路、港口和公路。

已經有兩份報告擺在聯邦議會桌上,敦促政府打破資金僵局,發揮退休金作用。基礎設施部長艾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終於將此提案擺上議程,將在他下次與各省長的會議上就此展開討論。

澳洲工會理事會(ACTU)支持這項提案,理由是退休金代表著普通民眾,如果用退休金購買政府資產,就能實現「社會私有化」,能把政府資產轉給社區所有,此舉堪稱是對資產歸屬問題思考的提升。

ACTU敦促坎培拉建立一個平台,讓聯邦和各省政府可以就未來投資機會議題與資金管理者對話。此舉旨在克服政府資產私有化的政治障礙,領導人如果盲目走私有化路線,可能在競選中受到反彈,今年3月前昆省省長布萊(Anna Bligh)的失敗就是個例子。

代表32個行業、掌控著340億澳元退休金的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IFM),已經對吉拉德政府表示,投資的主要限制點不是資金的缺乏,而是缺少投資機會。

IFM主席希姆伯瑞(Brett Himbury)說:「不是沒錢,沒能力,也不是沒意願,就是沒有合理的處理流程。」他還說如果政府願意賣掉港口、機場、能源生產和變電站,就可以把政府資金釋放出來投資到新的項目中。

各產業退休基金組織共有約2500億資金,由代表企業和與吉拉德工黨政府緊密聯繫的工會的各小組負責運營。很多內閣部長進入議會之前都是小組成員。

這些資金大多投資在國家主要項目上,比如IFM就擁有5個機場。但是他們期望資金大幅增長,所以必須再向基礎設施傾注幾十億澳元來達到投資平衡。

AustralianSuper主席希爾克(Ian Silk)說:「政府似乎沒法同時管理多個項目,如果將流程簡化,如果有組織良好的管道,那麼投標者就能更規範的為資產開價。」

AustralianSuper有440億退休資金,其中12%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期望10年後能漲到1000億澳元,這就意味著比如找到國內的投資項目,或更多地投資到海外去。希爾克說:「這是國家管理層的問題,關係到國家生產力和國民經濟的健康。」

其實政府近幾年已經在尋找退休金的投資管道,想利用公司合作夥伴關係把退休金投到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但是基金管理層認為新建項目風險太大,吸引力不大。

另一家產業退休基金組織CBus,擁有170億資金,主席阿特金(David Atkin)認為,賣掉現有的改擴建項目來集資是更好的辦法。「普通大眾仍是項目所有者,只是模式上的改變。」

聯邦基建與運輸部2週前已經敦促聯邦和省政府考慮用退休金來投資他們的新項目,其中一個金融小組表示賣掉資產是「最有意義的機會」來資助基礎設施建設。

ACTU助理秘書里昂斯(Tim Lyons)表示ACTU將逐件審理私有化提案。

(責任編輯:瑞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