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中國「鼠族」艱難度日 外媒質疑保障房項目

【大紀元2012年0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辰綜合報導)外媒再次聚焦中國低收入者貧民窟般的居住環境,也紛紛質疑中共政府的低收入住房計劃。《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地方政府長期依賴土地銷售及地產稅,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開發私人住房上,而忽視窮人及付不起房租的農民工。外媒表示,低收入住房項目中貪污腐敗濫用資金叢生,建築質量普遍非常糟糕,眾多經濟學家更對中共官方相關數據的可靠性表示質疑。

貧民窟中的「鼠族」生活淒慘

成千上萬希望改善生活而來北京的打工者只租得起地下一個封閉沒有窗戶的小公寓,他們被稱為「鼠族」。

一位男人坐在北京高樓地下室的一間小公寓中,顯得非常緊張。他向《金融時報》表示,「外面的世界不需要瞭解,這會讓中國看起來像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人們不應該知道我們的首都有這麼多地下公寓。」

來自貴州的25歲電腦技術師周長秦(音譯)住在「和平之城」複式住宅地下三層。他告訴《金融時報》,「當我剛到北京時,我不奢望能夠租一個大公寓,不過我以為可以至少住在地面以上。當下大雨時,水會從公寓地板上慢慢漲上來。」來自河南的26歲電工張浩(音譯)和妻子也住在地下公寓,屋子裡只夠放下一張雙人桌、一張小桌子和一個電烹飪板。他們表示,「住在這裡很不舒服,潮濕又吵雜。」

十年前,北京鼓勵建造地下公寓以解決外來打工者住房問題。防空洞、高樓大廈的地下室被外包給裝修公司,由他們翻新並分隔成小間以供出租。

對迷於展現城市現代化的北京而言,這樣破舊的地下公寓令人尷尬。地下公寓長年不見陽光,霉味十足、空氣渾濁。狹窄的過道中是叮噹作響的水管、暴露於空氣中的電線,牆壁上霉斑若隱若現,一層幾百個人只有兩三間衛生間。由於分隔牆隔音效果差,住戶之間幾乎沒有隱私可言。地下室管理員到處裝攝像頭以監督住戶。地下公寓還存在安全隱患,在北京上月末的洪災中,至少兩名住戶在地下公寓觸電身亡。

《金融時報》引用新加坡攝影師Sim Chi Yin採訪一位女「鼠族」的話,「住在樓上的人們出生於一個更好環境中。我們穿得一樣,我們髮型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他們能看到太陽,而我們不能。」

在北京,有近百萬人在這樣的貧民窟中生活著。一些被採訪者表示低收入住房「很難落到外地人頭上」,離自己很遠。

政府忽視低收入住房

《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地方政府並沒有切實推行低收入住房計劃。

地方政府並沒有重視為窮人以及付不起房租的農民工提供低收入住房的項目,這對他們來說優先度極低。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開發私人住房,因為他們一向依賴土地銷售及地產稅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也讓私人住房建設更加有利可圖。兩年前,中央頒布限制房價的政策後重挫地方政府的土地銷售及收入,也使得低收入住房項目因資金問題舉步維艱。

腐敗貪污普遍存在

貪污腐敗及濫用資金在低收入住房項目中極為普遍。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審計署從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的調查顯示,在66個城市和縣城共有29.6億元公共住房建設資金被挪用。

更致命的是政府無法確定申請低收入住房者的真實收入,也無法知道成功申請者是否真的有此需求。例如中國東部安徽省蕪湖市官員表示,他們根本不看申請者的收入報表,而是看他們是否買過房子、是否擁有汽車或是否領取退休金等。

糟糕的建設質量也是一大問題。《華爾街日報》引用一份報告的摘要,「公共住房項目通常在匆忙中建造,研究、設計和建設都同步進行」。

中國官方公佈的低收入住房數據也遭許多經濟學家質疑。為了降低中國居高不下的房價並且保證低收入者有房可安身,中國計劃在2011年到2015年建立3,600萬套個公共住房,其中1,043萬套將於2011年啟動。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580萬套已在2012年前7個月啟動,而360萬套「基本完工」。但是眾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家都對該數據的可靠性表示質疑,並表示政府對房屋開工和完成的定義太靈活。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已經建成的14,600套公共住房超過6個月沒有人居住,2,801套已經被作為私人住房賣出,226套被用於其他用途。

(責任編輯:李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