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

魯山老泉:英國的社會為甚麼那樣和諧

【大紀元2012年08月17日訊】說這個話題,估計上來就有人質問,你老泉裝得像,你去過英國嗎?我確實沒有去過英國。別說英國,新馬泰都沒去過。一個月兩千多塊錢的薪水滿世界跑,可能嗎?我說這話題的根據是一本書和一段視頻:一本書是幾年前一個朋友送的,叫《近看英國》,送書人的名字我都忘了;一段視頻據說是梁文道弄的,沒起名字,內容是英國議會裡的唇槍舌劍。

先說《近看英國》。作者原來是甘肅的一位處級幹部,公派英國離職帶薪留學。他把對英國的印象整理出版,差不多有40萬字。內容方方面面,單在議會方面好像是層層選舉,這跟我們差不多。所差的就是人家是真選舉,我們是走過場。一旦被選上,還要真「代表」。議員要經常走訪選民,瞭解他們的意見,傾聽他們的呼聲,選民有事也直接找議員反映。然後議員帶著選民的意見參加會議,議員的觀點其實就是選民的觀點。議會一旦達成一致,就交給行政人員去執行。執行得好與壞,議會還有一個評估。記得他說,有一次市長給手下的工作人員發糖吃,因為議會對市裡的工作很滿意,表揚他了。當然這糖要市長親自掏腰包,市財政是沒有這方面預算的。

反觀我們呢?選民不瞭解代表,代表不瞭解選民;有的胡選一氣,有的請別人代替。我們學校是讓學生隨便劃拉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是甚麼時候「選舉」結束的。那些被「選」上的代表們就是吃吃飯開開會舉舉手,然後,完了。這樣的代表瞭解選民的訴求嗎?他們敢把選民的訴求朝上反映嗎?國家領導人真是他們選出來的嗎?他們敢於監督政府執行議會的決議嗎?恐怕都無從說起。尤其是,英國的民意代表都是精英,他們可以不懂政治,但一定懂經濟。選民絕不會要一個道德楷模或者勞動模範去代表自己的。英國的民意代表還應該是樂於為大家服務,能夠為大家服務的好手,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傢伙和大懶蟲。英國的行政長官權力小得很,沒有議會授權他甚麼也不敢幹。所以英國有許多地方的行政長官都是業餘的,不要薪水的。而我們呢,行政長官的權力也小,但是那個不在行政上的書記,權力大得賽過天!「把支部建在連上」——組織凌駕於議會和政府之上,這在英國,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不可能的。

英國是一個民主國家遊行示威任何時候都是他們的權利;他們隨時可以表達對政府的不滿。你說,有這樣的制度設計,官民矛盾還會發展到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的程度嗎?人家的矛盾隨時化解我們的矛盾積壓鬱結,我想這就是英國遊行示威天天有,卻沒有人衝擊政府,搞過激行為的原因。我們表面上風平浪靜,而實際上「地下的烈火沖騰」,一旦到了爆發的時候那一定是極具破壞性的。水可疏不可堵,大禹治水的故事講了幾千年,可惜他們就是不明白。

再說那段視頻。我看過溫總理的答記者問,他能說許多人說不出的妙語。但是,就是不能說他妙語連珠。因為他每說出一句妙語都得吭哧半天。我看過台北幾位精英的舌辯,也的確佩服他們。但是他們太過紳士,太文質彬彬;不激烈,不亢奮。但是英國保守黨和工黨的代表辯論起來,真可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在一個大房子裡,議員坐得滿滿噹噹,議長宣佈辯論開始,保守黨上場的當然是卡梅倫,工黨領袖我不知道叫甚麼名字。他們中間彷彿放了一張乒乓球桌,桌子一頭的兩邊還放有海綿墊子(?),該誰發言了,就歪在上面說。這個我也感覺奇怪,咱們強調立如松坐如鐘,他們居然可以歪著。估計是因為耗時過長,怕答辯者體力吃不消。

答辯的內容當然是關於經濟和福利。卡梅倫說,為了刺激經濟,增強產品在世界的競爭力,不得不減少福利,提高個人所得稅(大意),工黨領袖說,你減少福利提高稅收,騙了英國的百姓,尤其是退休職工(還是大意,或者錯誤。請不要鑽牛角尖),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有譏笑有冷笑有嘲笑,就是沒有謾罵。昨天燕王王皓要跟我聊聊,我說你用「人模狗樣兒」字樣兒怕不好吧?他說人模狗樣不是罵人,草泥馬才是罵人。當時那個把我噎的!誰能說清他是在舉例還是在罵我?這個漢語呀,真他娘的奇妙!

跑題了。第一,人家的議會名副其實,突出了一個「議」字,我們的人大議過嗎?就是議過,也只是議雞毛蒜皮,關鍵的是不會讓你議的。第二人家兩黨平起平坐,不因為誰在執政誰就是老大。第三人家講真理不講面子,在議會裡大家只認理兒不認人。第四在議會裡坐的都是精英,保證權力不會落在蠢材之手。第五顛覆政府是理所應當,執政黨隨時等候下台……

瞧人家這制度!給公家辦事別說你貪污腐敗,跑慢了都不行。我早就說過,我們的貪官如果生在民主國家,說不定都是好幹部;都是制度要了他們的命啊。你說這要誰負責!

當年蘇聯發明的民主集中制,據說是全世界最優越的,其實它是為獨裁者所量身定做,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危害了多少國家!

——轉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