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北京政壇震盪 江派劉淇、回良玉恐被秋後算帳

【大紀元2012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金睛報導)日前,海外媒體再次提及中共黨政首腦在北京雨災中的責任問題。今年七月北京雨災發生後,北京市「防汛總指揮」已成京官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職位。

外界注意到,國航神秘返航、杜青林被閃電拿下,輿論焦點直指江派大員回良玉,加之目前高層可能對雨災的問責,將直接牽涉到前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主管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的回良玉,令十八大前的局勢越發詭異。

北京雨災 劉淇恐被追責

海外媒體《官場瞭望》表示,北京七月突發雨災讓劉淇時代的諸多政治謊言被揭穿,更由此溯及北京奧運的道德性問題。在輿論控制愈緊的情況下,有些網媒熱炒北京皇城及青島德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排水系統如何的好,暗示中共統治既不如封建社會亦不如列強殖民時代。

民間要求追責的呼聲洶湧而來,網路上官民論戰更是激烈。連中宣部常務副部長(正部級)雒樹剛都嘲笑北京市說:「網上的『暴雨』比天上的還大」。

外界認為,劉淇主政北京市委期間,把奧運工程放在民居防汛之上,而致今日大災。

奧運場館防汛標準為「五年一遇」,其他位置除天安門廣場外則均為「一至三年一遇」。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王毅曾介紹,目前,僅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排水管線能達到5年一遇的排水標準,北京市市政雨水管網大部份是按照1至3年一遇的標準建設的,也就是能夠適應每小時36毫米至45毫米的降雨。

而根據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回顧,北京市汛情呈現出「三多」的特點:一是汛期降雨總量增多。汛期全市累計平均降雨量478毫米,是自1999年以來最多的一年。局部極端降雨天氣頻繁發生,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有17站次,明顯多於常年。

有分析表明,十八大之後,習李上任後很可能拿劉淇開刀。劉涉入朝陽區藍色港灣爛尾樓項目和農行副行長楊琨違紀大案,最高層已有確據(楊琨明年或被判無期徒刑)。

據報導,中紀委、監察部、銀監委就農行副行長楊琨事件,在國有商業銀行行長會議上初步通報五大違紀、違法活動。自2006年至2010年10月,楊琨打進北京市政府小金庫7億3千萬元,現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笑納」簽收,名義是「支援北京市委、市政府改善公務員待遇、福利」。

外界注意到,前任北京市委書記、現任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淇以北京奧組委主席身份,前往倫敦參加第三十屆夏季奧運會開幕式,而到機場給劉淇送行的是只有寥寥三人,劉新就職單位中央文明委無人為其送行,顯示其前景不妙。

「防總」回良玉難辭其咎

北京一場特大暴雨將北京所謂的「盛世華都」的貪腐黑幕擊穿,民眾怨恨難平。明瞭官場運作細則的人士還披露,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回良玉也難辭其咎,去年五月他還表揚北京防汛抗旱工作十分到位,肯定國家防總該月對北京的視察匯報。

外界認為,目前,杜青林的仕途戛然而止,意味著回良玉的處境較之以往也大為不妙,加之過往貪腐醜聞未被清算,而在北京暴雨後,民眾的怨恨很難平息,估計回良玉很難獨善其身。

北京防總成燙手山芋

在雨災未了之際,郭按程序辭去市長職務,其兼任的北京市抗旱防汛指揮部總指揮一職也理應交給代市長王安順。但是,目前網上查不到誰任此職,亦未有二人交接此職的消息。顯然,作為北京市抗旱防汛指揮部總指揮,對北京市的防洪能力是心知肚明。

目前,北京市防總負責人只有水利局長潘安君一人,官媒稱其為「北京市抗旱防汛指揮部副指揮、新聞發言人」,顯示「北京市抗旱防汛指揮部總指揮」已成燙手山芋。

(責任編輯: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