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傻勁感人 溼地保育受重視

【大紀元2012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溫秀珍台灣桃園報導)桃園素有「千塘之鄉」的美譽,桃園縣境埤塘從最盛時期的8千多口,降目前僅剩的1千多口,獨特的埤塘生態、溼地景觀及水生植物,正在快速的消失中,而有一群人,常被人稱為「傻子」,長期為溼地保育默默付出,除復育近百種水生植物外,也感動許多人,讓學校、企業、政府、社區,日漸重視溼地保育。

賀華興是楊梅高中老師,4年前投入溼地研究,他提到,原本是研究海洋生態的,因為海洋生物的消失對地球及人類生存環境有重大關係,但因前校長蘇景進的推薦,轉為研究楊梅在地的環境,進而發現,近10年來,楊梅溼地快速消失,許多原生物種也瀕臨滅絕,而溼地對地球氣候的變遷是有重大影響的,但大眾並不瞭解,連家人也覺得我花太多時間、精力在上面,甚至農地地主也笑我傻,復育的都是他們要拔除的雜草。

[[2]]

田字草(攝影:溫秀珍 /大紀元)


[[5]]

水杉菜(攝影:溫秀珍 /大紀元)

高榮地區溼地植物銀行及埤塘生態經賀華興等人的保育,保存稀有及已在野外滅絕的水生植物近百種,如具有楊梅特色的水杉菜、桃園石龍尾、烏蘇里聚藻、台灣水蘿、窄葉澤瀉、台灣萍蓬草等,亦有難得一見的食蟲植物,如寬葉毛氈苔、長葉茅膏菜,是保留水生植物種類最完整的地方,未來還計劃復育稀有水生動物及厡生魚種等。

世堡紡織劉仁棟展示由紡織廢料種植植物。(攝影:溫秀珍/大紀元)


傳貴宏業生機公司老闆詹文烔除關心溼地生態外,也贊助賀華興等人保育經費,他提到:「很多人認為溼地保育没有未來的前瞻性,但我因工廠污水處理找了很多方法,研究發現,國外很多汙水的循環系統都是利用溼地來淨化水質,二次用水同時可建構許多食物鏈。溼地連劇毒戴奧辛都能分解。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溼地的吸碳能力是綠地的5倍,吸收的碳能除能減碳調節氣候外,還能滋養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又可供應水生動物食物,形成重要食物鏈生態。」

詹文烔還提到,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而青山綠水的再造,是一個大智慧。水資源的再利用是未來重要課題,需要有更多的「傻子」投入。

郭元益公司特助郭建偉(中)送印有萍蓬草餅乾給來賓(攝影:溫秀珍 /大紀元)


郭元益綠標生活館的館長鄭朝偉提到,公司關心自然生態,又臨近高榮溼地,同仁常會在閒暇之餘,跟著賀老師們去溼地維護或除草,館內也種植許多稀有水生植物,未來還會推出盒面印有台灣萍蓬草的餅干,提醒大眾重視生態保育。

世堡紡織以回收保特瓶製作的衣服(攝影:溫秀珍 /大紀元)


楊梅高中除了支持賀華興的研究外,也培訓40位導覽同學,以高榮溼地、幼獅工業區內的環保優良工廠世堡紡織、郭元益、及環保特優里秀才里為動線,為民眾推出環保生態之旅。

楊梅高中導覽志工翁同學(攝影:溫秀珍 /大紀元)


楊梅高中校長林桂鳳表示,導覽志工是讓同學有機會學習如何服務、回饋社會,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門課。導覽翁同學表示,透過培訓,才瞭解水生植物及溼地的重要,希望更多人可以重視它。

楊梅市長彭聖富提到,小時候看布袋戲,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即是「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人在發展過程中消耗太多自然能源,希望大家能響應低碳飲食、重視自然生態,讓一切都回歸大自然,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