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

哈佛日裔學者:為未來40年 中日應好好面對歷史

加藤嘉一談中日釣魚島紛爭 兩週前剛離開生活了9年的中國來美

【大紀元2012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天儀劍橋市報導)近來釣魚島紛爭不斷升溫﹐中日關係日益緊張惡化﹐今年恰逢「九一八」日本侵華事件第81週年與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在這多事之秋﹐「劍橋沙龍」邀請到哈佛大學日本學者加藤嘉一於9月15日在燕京圖書館主講「中國人與日本人﹐誰在誤讀誰?」﹐希望藉著友好的溝通破除誤解,並從不同角度增進對時局的認識及思考。

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的加藤嘉一﹐兩週前剛離開生活了9年的中國來美﹐在哈佛肯尼迪學院做研究員。當日﹐加藤以流利的國語面對過百觀眾(多為各大院校的中國學生)演講﹐講座在友好、真誠的氣氛中進行。「劍橋沙龍」召集人陸惠風主持了此次活動。加藤談到了釣魚島爭端的歷史﹑歷次的紛爭﹑2012釣魚島事件的來由﹑中日雙方的誤區以及如何化解等問題。

加藤表示﹐9月15日是歷史上必然記住的一天﹐因為中國數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同時舉行了關於釣魚島事件的抗日遊行﹐其中多地發生打砸搶惡性事件﹐遊行規模從所未見。而事件起因﹐是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於4月16日在華盛頓訪問時的一場演講會上作出「購買」釣魚島的提議。7月2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參議院稱﹐日政府已著手籌措預算﹐正式啟動釣魚島「國有化」程序。8月15日﹐香港漁船「啟豐二號」進行保釣活動﹐成功登島宣示中方主權。中國多地相繼發生多起抗日事件﹐9月15日全面進入高潮。

日本與鄰國的領土紛爭主要有三方面:與俄國的北方四島之爭﹑與韓國的獨島主權之爭以及與中國的釣魚島之爭(日稱尖閣諸島)。與釣魚島不同﹐前兩島分別由俄國及韓國控制﹐而釣魚島則由日本控制(中方被動)。

加藤認為﹐40年前﹐在反蘇聯的戰略基礎上﹐中日著手恢復邦交﹐雙方以國家利益為重﹐忽視了國民感情﹐將釣魚島爭端擱置﹐同時也擱置了中日在歷史上的衝突所造成的對民眾感情的創傷。之後雙方在釣魚島上採取克制的措施﹐日本對中國船民進入島嶼海面進行驅趕但不抓捕﹑中方儘量控制漁船不進入該海域及不生事。

八十年代中日雙方關係友好﹐但之後卻每況愈下﹐原因有三方面﹐一﹑隨著時代變遷﹐反蘇聯的戰略基礎沒有了﹐中日的綜合國力卻前所未有的接近(進入東亞兩強時代)﹔二﹑中日兩國政府的治理水平下降﹐日本雖然政治(民生)穩定但政局不穩﹐每年換首相。中國卻政局相對穩定(一黨專政﹐但近來黨內權力鬥爭加劇出現不穩)但政治不穩﹐為了維穩與發展﹐不顧民生及人權﹔三﹑中日信息不對稱﹑體制不同﹐造成溝通認識的誤區及誤判﹐媒體的炒作及大眾輿論的強勢及極端﹐又造成支持中日友好的人士噤聲。

會後提問熱烈﹐加藤也一一作答。(攝影﹕楊天儀/大紀元)

加藤認為﹐日本應該理解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雙方多考慮對方的利益﹐增加溝通﹐以外交途經化解局勢。加藤表示理解中國人民對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的憤怒﹐也理解日本政府想出面購島而不是讓東京都地方政府購島的顧慮。他認為﹐其實中日雙方都希望擱置爭議﹐但在目前的形式下很困難﹐因為雙方都存在誤判。

日本的誤判在於﹐中國在不斷發展越來越強﹐香港的船隻前往釣魚島是中共的意思﹐如果不加控制﹐解放軍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登島。但事實上﹐中共在十八大前自顧不暇﹐國內經濟發展停滯﹐實在顧不上釣魚島。日本高估了解放軍的能力﹐對中國權力結構也不了解。

而中國人民可能不理解為何東京都知事石原的提議能引起日本首相的回應﹐這是因為體制不同﹐日本官員是民選﹑代表人民的認同﹐首相也要重視地方官員的看法。不少中國人認為美國在該事件背後有攪局的嫌疑﹐但加藤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有限﹐而且美方的關注集中在國內經濟及中東地區﹐對釣魚島爭端也不希望事件惡化。

加藤認為中方仍然希望擱置釣魚島的爭議。如果此刻雙方進行高層外交互動﹐減少誤讀﹑誤判﹐可能可以將局勢降溫。但由於雙方政府對各自內政的不可控﹐日方要撤銷「國有化」﹑中方要不讓民眾抗日遊行也都很困難。加藤認為此刻中日危機存在必然性。因為40年前在國家利益前提下﹐百姓的利益(周恩來宣佈放棄要求日本戰後賠償)與國民感情都被擱置了﹐沒有好好處理與化解﹐事情被推到了歷史的今天來面對。

加藤建議﹐中日兩國都應該開誠佈公﹐向各自國民交代歷史的問題。日本人民認為釣魚島屬於日方所以並不存在爭端問題﹐這並非事實﹔中方也應該向國民交代釣魚島為日本控制﹑中國提出爭議的事實﹐因為只有民眾知道該島存在爭議﹐才能有國家外交層面上的談判﹐如果雙方民眾都認為該島屬於本國﹐那麼也談不上外交解決了。

加藤希望「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中日加強溝通。2012年是敏感的一年﹐現在的時機對中共政府很重要﹐因為十八大前權力進行交接。而日本也不想事情惡化﹐日本政府也沒有精力管這個。加藤認為﹐為了未來40年﹐此刻值得好好處理﹑好好面對。他還表示﹐日本人崇拜隋唐文化﹐但二戰後對中國的認識存在歷史空白﹐如六四事件等。現代中國人應該建立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文化﹐吸引日本年輕人多作了解﹐這樣才能有溝通﹑減少誤讀﹑誤判。從草根開始的年輕人互動對中日未來的關係很重要。

加藤主張年輕人有機會要向外走﹐「百聞不如一見」﹑「走出國門﹑才能愛國」﹐能承擔歷史的責任﹑為社會作貢獻才是愛國的表現。他表示﹐日本是美國的盟友﹑亞洲首先現代化的國家﹐同時日本人對中國文化有相當的了解﹐所以可以起到東西方橋樑的作用。加藤希望在美國進行學習及思考後﹐將來回到日本效力﹑貢獻社會。

當日聽講座的中國學生來自麻省理工﹑塔芙茨等大學﹑對加藤的演講表示歡迎﹐會後提問熱烈﹐加藤也一一真誠作答﹐雙方為中日友好互動豎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