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法廣:習近平面臨的外交挑戰超過內政

【大紀元2013年0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金睛報導)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稱,習近平上任之初面臨內外諸多挑戰,而面臨的外交挑戰超過內政,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息東亞後院日益升高的反華情緒。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為保黨而縱容江派肇事,陷入目前外交上的進退失據,自食惡果。

外媒認為習李團隊面臨內外交困

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表示,儘管中國的內政問題繁重,但習李團隊仍須將外交問題擺在優先位置。儘管習近平上任第一年,會將大部份時間用於內政問題,包括肅貪、縮小貧富差距、穩定中國經濟。

易明認為,但習近平仍須將外交政策擺在工作中心,因為習近平面臨的國內和國外局面比以前複雜得多,高度的不確定性,對中國的外交環境和政策構成很大挑戰。

「習近平的最大外交挑戰是如何平息周邊東亞鄰國沸沸揚揚的反華情緒。」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0日在接受TBS電視台採訪時表示,釣魚島「主權問題」沒有任何交涉的餘地。

報導稱,這是安倍再次強調在釣魚島問題上,會堅守野田政府「釣魚島沒有主權爭議」的立場,不會向中國政府作出妥協。

此前安倍在眾議院大選獲勝後的17日舉行的記者會見中,首次就釣魚島問題表態說「沒有交涉的餘地」。

而安倍31日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還表示:「在眾議院大選期間,我已經表明了在尖閣諸島駐守公務人員的立場。這一立場至今沒有改變,可能性還存在。」

對於日本的強硬立場,國內民眾對習近平的反應拭目以待。

而對於南中國海的進展局勢,星島日報報導稱,中國公安局和地方政府要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部份挑釁舉動負責。

近期,越南宣佈增加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水域的巡邏,同時中方也宣佈簽署法令,明確規定對非法進入管轄海域的外國船舶進行扣押或驅逐。南海局勢再度緊張之際,印度也誓言要保護本國在南中國海的利益,使得本已複雜的南中國局勢更加緊張。

有專家認為,隨著中國和越南相繼出台新規定,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上執法,這兩個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之間的摩擦將不可避免。

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周邊鄰國如果存在甚麼情緒,也是反共情緒,不是反華。是因為中共的名聲形象越來越差,加上原有的領土糾紛也多是因中共打內戰竊取國民政府政權而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內憂勝於外患

唐靖遠認為,內政和外交其實緊密相關。無論與菲律賓、越南南海糾紛還是與日本釣魚島激化,背後都有高層權斗的因素,而且還是很主要的因素,可以說是內憂引發或加重了外患。習近平之所以刻意在軍事立場上表現的比胡錦濤強硬,意圖可能就是要與胡在這點上拉開距離,因為胡「軟弱」一直都是強硬派持續攻擊的靶子,這反證了習是出於權鬥需要而不得不如此,明知會引起周邊國家反感也不得不如此,這只能說明他還需要強硬派的支持,換言之,他的地位尚未鞏固。內憂不解決,外患就很難平息。

唐靖遠認為,習近平現在的對外姿態,更多是出於現階段內政的需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外交政策。

時政評論人士刑天行也表示,外交往往是為內政服務。當年鄧小平之所以敢對越南動武,是因為他是政治強人,誰都得聽他的,不會在對外戰爭中造成後院起火。而現在形勢就大不相同,國內江派在軍中還有殘餘勢力,民心更是不穩,由此推斷,習近平在外交上會儘量採取斡旋的策略,不會輕言戰爭。

刑天行認為,目前中共在釣魚島和南海之所以會造成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是十八大前周永康政法委想渾水摸魚、助推民意的結果,但客觀上把習近平逼到了牆角,沒有多大迴旋餘地。

「進,與日本為釣魚島開戰,不敢;退,國內被調動起來的民族主義情緒又不會答應。進退失據,自食為保黨而縱容江派血債幫的苦果。」

星島日報質疑,習承諾在外交上奉行「和平發展」和「雙贏」政策,並表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但世界需要他拿出行動來證明自己說的話可以被相信。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jinjingyongmeng@gmail.com。

(責任編輯:江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