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

【美東南隨筆】回憶南北合飯店

拜讀亞城知名作家老禿筆在9月20日刊登於大紀元《美東南隨筆》,”懷念南北合飯店”大作之後,令我深深感到於吾心有慼慼焉!

該文娓娓道來,一氣呵成,寫實風趣,的確令人懷念到曾經在亞城名噪一時、獨具風格的大眾化南北合北店餐廳。我與它也算得上有一段緣份,在此聊供拙文一枚,狗尾附貂,作為對該店以往的情況作一些補遺報導。

記得在2000代中期後,南北合在中國城Food Court生意做得火熱的時侯,我這隻老饞蟲就經常從141公路南下,專程去吃我特愛的超辣水煮魚片,所以跟店主老賈混得還蠻熟。因為我對辣的要求,照他看來己經是到達不可理喻的程度。所以有一回我跟他說:兄弟呀!我老爸老媽都是正宗湖南人,小時候在四川又混了好幾年,沒有辣椒的日子可難過呀!這樣他才算信得過我。

那時候南北合所有的菜單都是白紙黑字貼在牆上,顧客可以一目瞭然。菜名分門別類列出,也是洋洋大觀。雖然不是南北各地菜餚應有儘有,但是全部加起來可能近百種,所以吃客們有充份的喜愛選擇。同時,還有自助免費白米飯,兩三樣濃湯,以及冷熱水供飲用。它的特色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量多實惠、口感淳厚、價廉物美。而且,老賈對待客人也是笑口常開,所以他的生意特別興旺,在那一區有唯我獨尊的架勢。

在週未或假日去光顧的客人,雖然是以華裔人數最多,但是不乏老外及老墨等族群的座上客。我後來為了避免過多人潮,就改成週日去,就比較輕鬆愉快,而且有空擋跟老賈扯扯把子。那時候他老婆小李(Lisa)也在幫忙,確是一副手腳伶俐老闆娘的形象。記得好像是在2009年的時候,老賈告訴我他將在北邊開一家正式的飯店,由小李去主持,他自己還是照顧現在的店面。我當時對他說做生意做穩了、看準了,能發展就得去開發。

隨後,我與老伴出城到西岸兒子、女兒及老兄弟處混了好一陣子才回老窩。再抽空到中國城南北合,老賈告訴了北店的地址,我迫不及待等到星期六去吃它的中式”拔肥”午餐。到那兒一看,黑鴉鴉的人群排隊一直到大門口走道,還聽到裡面有叫號碼的聲音,同時外面還有陸續加入排隊的客人。上館子要排隊,我不很情願,所以第二天星期日十一點多就去報到。雖然有人比我早到,但是還有空位而即刻被帶領入座。在往後的日子,我週六或是週日,早餐在家稍為晚一點吃,耗到下午一點半左右才去,也就可以閃過人潮,輕鬆就位而海吃一通。

它的中式”拔肥”午餐,正如同老禿筆所描述。。。”週未供應大量北方面食,各種涼菜,洋洋灑灑,不下數十種美味食物。區區七元,吃得儘性,吃得肚圓,吃得可口,吃得順心,吃得高與。”的確是真情實景,沒有跨張之言。

南北合北店開張的日期大約是在2010初期,當時承租的店面不是很大,而且週未”拔肥”午餐經常是座無虛席,要喊號才能入座。所以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老賈夫婦就把隔壁的空店面租下,再打通改裝增加近2/3座位,成為有氣派的大眾化餐廳,所以週未中午的”拔肥”生意更是興旺火暴、高朋滿座。那時小李是獨挑大樑,週未最忙的時辰,客堂也只有另外兩個服務人員。所以她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眼明手快,才能穩得往當時營業情況繁忙的動態。在午餐時間近尾聲時,她身影就消失而驅車南下去幫忙老賈。但是過了一陣子老賈突然現身北店參加工作行列,我一問才知道他巳經把中國城的店面盤給別人,全力過來照應這一頭的生意。由於他的加入,小李顯然是鬆了一口大氣。

不久之後,我注意到店裡另外有些變動,兩任大廚都先後離開,由老賈和他的姪子掌廚,週未中餐用具改為野餐式的紙盤及刀叉,所以也不需要洗碗工,小李仍然帶著兩個服務生主持食堂大廳生意。南北合那時候在週日也供應特價午餐,我去過好幾回,生意還算可以。晚上點菜的正餐,我帶朋友及親家們也去過,量大實惠,口感甚佳,仍然是它的特色。至於服務週到的水平,是要以老客人的感受作衡量。它後來從週二改成週一休息,在其它四天內的生意情況,依我此刻的回想,在當時應該說得上是平穩。然而它週末的中式”拔肥”午餐,雖然一直沒有顯明的菜譜變新,但卻是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幾年來生意一直是火熱旺盛,的確也在亞城華裔族群中培養出來不少的忠貞鐵心的”拔肥”吃客。

俗語得好,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在2012後期,我去中國城頂好超市買乾貨,順便到Food Court 吃中餐,跟以前認得的另一家老闆聊天,他順口提起說老賈在賣他的飯店。果然在今年初老賈就急流勇退,由另外一家中國飯店接手。所以,當年名氣風行一時的南北合週未中式”拔肥”午餐,到現在巳經是煙消雲散過半載有餘,讓好多的老吃客悵惘若失,不僅懷念之至。也怪不得老禿筆說不知老賈哪一根筋轉錯了,他居然把南北合店給賣了。

實際上老賈夫婦在賣店前的好一陣子,就有將南北合脫手的念頭。大廚難找是原因之一,再就是比起以前在中國城Food Court內所經營的南北合,他們認為目前這一家的開銷過於龐大。記得小李曾經說過,在中國城那邊每月電費大約是六、七百元左右,這裡卻要超過三倍以上。同時,我們可以推測他們每月店租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加上好幾種信用卡的費用,每月更多營業稅的呈報,商業保險以及店內服務生的工資等等開支。以前生意特捧的老南北合只收現金,人工也少,其它開支也不是很大。所以在開銷與利潤之間兩相比較,真正賺錢紮實的是他們夫妻檔以前經營的小店。老賈也曾經說過他打算再回中國城做生意,但是沒有出售的店面,然而他卻在亞城Downtown找到地方,作起專門外賣的中餐店。所以咱們華裔希望他能重作馮婦、東山再起,供應中式南北合”拔肥”午餐的可能率極為稀少。

正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祝福老賈夫婦生意興旺。也許有朝一日,亞城中餐館業者,會有異軍突起,而承先繼後這種罕有的美食,讓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同胞,在週未仍然可以大快朵頤、享受口福。(附:文內所言年度或不正確,酒餘茶後訊息應不在乎。)